| | |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9
人文聚焦;广告

直面巨大变迁过程中凸显的重大主题


    阎晶明(中国作协副主席)

    《大江大河》是一部振人心魄的电视剧。我认为最值得称道的,是这部剧在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尤其在坚持现实主义的精神方面所做的精细努力。

    对于任何作家、艺术家而言,在进行现实主义创作时,如何避免简单地、肤浅地、表面地表现现实生活,而是敢于直面回应社会巨大变迁过程中凸显的重大主题,这都是巨大考验。《大江大河》在此时此刻出现,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剧作,同时也在我们艺术领域对改革开放做出了一个回应。

    同时我也非常认可这个观点——这部剧所写的生活离我们今天也许隔着40年的历史变化,但写改革开放并非写昨天,更不是写历史,而是写现实。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就是说,40年前的中国是我们今天的起点,而我们的当下是昨天的接续。《大江大河》在这个问题上非常自觉。这让任何观众观剧后,不仅能看到我们祖辈、父辈是怎么走过来的,而且能看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从何而来。

    同时,这部剧对我个人来说还有几点启示。

    第一,它直面生活的复杂,也直面了改革的艰难,甚至直面了改革进程当中的泥沙俱下、人心善恶。它不是简单的颂歌式的作品,而是把现实生活尽可能以真实的、全景式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着它的价值判断。

    第二,它写了农村与城市双重的改革进程,这点非常重要。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能做到既写农村又写城市,这历来是难题。而在《大江大河》中,城市与农村的戏份未必完美,但至少它已双管齐下。而且,由于主创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戏份勾连得真实自然,观众并没有割裂地看待农村和城市。

    第三,这部剧不但写了人们的情感,还真实表现了经济生活;既有人和人之间情感上的交织与冲突,也有工业、乡镇企业、商业竞争等带来的一系列复杂矛盾,这才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主题,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创作者而言,能不能真正地写改革开放,不把它作为一个概念,而是当作真实的生活——专业化的创作,至关重要。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