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大江大河》作为一部献礼作品,赢得了最广泛的肯定,我个人认为原因恐怕有三条。
第一,怎么写活那40年?若把40年比作舞台,只有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人物是真实可信的,观众才能相信那个时代。所以这部剧能赢得好评,能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40年光辉历程,第一点就在于三个人物的可信度。一个是卖馒头起家的小商小贩,一个是在农村默默承受生活煎熬的青年,还有一个性格鲁莽的大队书记,他们三人的起点可以说就是紧贴着中国的土地。正是选取了这样的人物,在40年真实的舞台上一点点让他们拔起来、站起来、挺起来、硬起来,最后活起来,才更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在这个意义上,它坚持了现实题材的创作,以现实主义的方法真实再现人物生活的时代,用鲜活的人物去还原这个时代,可谓成功。
第二,怎么写活人物?写出了情感和人性,才能写活人物。比如雷东宝和宋运萍的爱情,这是一个催泪点、动情点,也是一个人性最深点。没有这些情感,雷东宝这个人物活不起来;这个人物活不了,他所处的时代也就难以让人相信。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写雷东宝夫妻情感之纯、人性之深,其实是从侧面在细致地织就时代经纬线。一部优秀的献礼剧,不见得非把所有情节都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任何时代离不了人,伟大时代同样是由一个个奋进向上的人构成的。只有把人写得具有人的情感心态了,他做什么,观众才会全盘接受。
第三,写人物,还得有细节。《大江大河》的细节之丰富,令人赞叹。比如还原时代,这还仅仅是外在的。比如靠台词,这是普通剧集能够做到的。再进步一点,靠动作来表现人物。但这些都不如靠细节来塑造人物来得真实自然、润物无声。这应该得益于孔笙导演的功力,之前的《父母爱情》等作品,就是家长里短的事情,但剧中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对生活细节的专注提炼,都让人物血肉丰满。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做出的所有艺术上的开掘,都是中国当前现实题材提升质量过程中最欠缺的地方。若能把这些创作成果推广到现实题材创作指导中去,会让我们整个现实题材创作获得巨大提升,让我们以后所有配合重大节点的献礼剧目都能成为年度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