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7月08日 星期六
8
笔会

贝内特与《八十天环游世界》


    叶扬

    凡尔纳与威尔斯并列,有“科幻小说之父”的声誉,美国现代作家布莱伯利甚至说过:“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说,我们全都是凡尔纳的孩子。”凡尔纳青年时代曾经跟大仲马说过,自己有志于创作一种“科学小说”(roman de la science),受到了后者的鼓励。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凡尔纳结识了曾经替巴尔扎克、雨果和波德莱尔出书的著名出版家赫泽尔。赫泽尔当时正想办一本定名为《教育与娱乐》的杂志,他的构想是约作家在杂志上先以连载方式发表作品,随后出书。两人见面交谈后一拍即合,凡尔纳成了赫泽尔的主要特约作家,他们的合作带来了彼此的成功。巴尔扎克的小说有《人间喜剧》的总称,在赫泽尔的提议下,凡尔纳的五十余部长篇作品,也归纳到《奇游记》的总称之下。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凡尔纳最负盛名之作,但是就其内容而言,却没有多少科学幻想的因素。其实凡尔纳也说过,他从来不曾自诩为科学家,他的兴趣所在,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地球,而他最为专注的,莫过于地理知识。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三年,苏伊士运河、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以及印度次大陆的铁路连线,先后开通,为他构思这部作品提供了现实条件。小说结尾,情节急转直下,福格先生忽然发现自己多了一天时间,转忧为喜,及时赶到俱乐部,赢得了赌注。运用这种“剧场效应”(coup de théatre)的灵感,则来自爱伦坡一篇题为《一周三个礼拜天》的小说。凡尔纳的作品,在生前获得乔治·桑、戈蒂埃等名家的赞誉,可是商业上的成功,以及包括左拉在内的某些作家的严苛批评,影响了他身后的声名。不过,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罗兰·巴特、福科等批评名家,撰文推崇凡尔纳的作品,如今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重新得到承认。初中时代,我曾经遍读中国青年出版社所出版的凡尔纳中文译本,自是一番难忘的经历。日后从原文重读 《八十天环游地球》,发现凡尔纳的文字简洁精炼,行文节奏明快,叙事手法也颇有层次,字里行间往往另有用心,确为一代高手。

    赫泽尔出版凡尔纳的作品,通常先出没有插图的十六开本,随后再发行附有插图的精装八开本,后者如今已被收藏家视作珍宝。《八十天环游地球》在1872年年底以连载方式在一本双周刊上发表,次年一月,平装本出版,而附带插图的精装本,则要到1873年12月才问世。为这部版本作图的是德·奈维尔与贝内特(Léon Benett,1839—1916)两位名家,插图右下角有他们分别的签名,可知为哪一位所作。贝内特一生在海外任职多年,历游北非、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插图是他的副业,他在画作中特别喜欢描摹异域风情。《八十天环游地球》是他为赫泽尔作插图的处女作,随后的三十七年间,他一共为廿五部凡尔纳的作品作了插图。这幅插图出自小说第十二章,描写福格和路路通一行人穿越印度丛林时,正好遇上艾娥达被族人麻醉后带去祭坛,准备次日凌晨进行印度旧俗“娑提”殉夫仪式的情景。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