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扬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里,《李尔王》 似乎主要以剧情、结构和人物塑造取胜。作为主角的李尔王,诗行的数目不足全剧三千二百余行的四分之一,比哈姆雷特、奥赛罗和麦克白的分量都要少些,而且除了第三幕第二场在暴风雨中跟弄臣“傻子”的几段对话之外,从头至尾,没有太多回肠荡气的长篇内心独白。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 里讨论 《三国演义》的艺术手段,有“以宾衬主”一说:“如将叙桃园兄弟三人,先叙黄巾兄弟三人,桃园其主也,黄巾其宾也。……”随后从小说中举出许多类似的例子。而《李尔王》 以人物安排而言,亦颇具匠心。主角和他的三个女儿高纳里尔、里根和考狄莉娅,二邪一正,是为主;葛洛斯特和他的两个儿子爱德伽和爱德蒙,一嫡一庶、一正一邪,是为宾。在这主宾两家人之间,互相又有许多感情的纠缠,这可以算得“以宾衬主”的例子。毛氏又有所谓“同树异枝,同枝异叶”的说法:“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不犯之而求避之,无所见其避也,唯犯之而后避之,乃见其能避也。”所举的例子有“宫掖”中的何太后、董太后、伏皇后和曹皇后,“戚畹”里的何进、董承和伏完,“权臣”之列的董卓、李傕、郭汜和曹操等等。《李尔王》 里,不孝子爱德蒙的阴谋,导致其父被剜目以及死亡,李尔的不孝长女和次女明目张胆地欺压老父,二者之间,同中有异,也可以说是“犯之而后避之”的范例。
美国画家艾比 (Edwin Austin Abbey,1852–1911) 出生于费城,在当地的宾州艺术学校习艺。他出道甚早,未及冠年,已经开始为著名的《哈珀周刊》 作画。他十九岁迁居纽约,开始创作文学作品的插图。1878年,他应邀为英国诗人赫里克的诗集绘制插图,出版商让他去英国搜集资料,四年后诗集问世。次年 (1883)他就决定定居英国,从此他的艺术生涯顺风顺水,水涨船高。1902年,他应英国皇室的正式邀请,创作了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的巨幅油画。不过他并未忘记故土,曾以十一年的心血,为波士顿公立图书馆创作了题作《寻求圣杯》、以亚瑟王传奇为题材的十五幅大型壁画,1901年揭幕,至今尚在彼以专室陈列。这里他以 《李尔王》 为题的油画,选择了此剧第一幕第一场里,李尔王与爱女反目之后,考狄莉娅即将随法国国王离开英国宫廷的场景。原画作于1898年,高138.8厘米,宽323.2厘米,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收藏。已经动身离开的李尔王居右侧,皓发素服,只现出背影。考狄莉娅被置诸画面中央,转身注视左侧两个得意洋洋的姐姐。她浅色的衣衫与老父的素服颇为协调,而与左侧二恶女一红一黑的服色形成强烈的反差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