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
6
经济观察

“智慧大脑”让交通应急处置变“神速”


    近来,市民们有一个直观感受——相关部门应对交通高峰期发生的突发事故,反应堪称“神速”。这一切的幕后功臣,就是由隧道股份城市运营集团打造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运营养护管理平台”。小至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抛锚事故,大到“申字形”高架主干道路的运营和维护计划,这个悬置于城市上空的“智慧大脑”统统能够“看见”,并以最快速度派单、处置,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

    ■本报记者 孔韬 王嘉旖

    以最高效率调度各类养护车辆

    “智慧运管平台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辅助相关管理机构和一线应急处置部门,用人工智能分析更好地调配资源,解决应急事件、加快响应速度。”隧道股份城市运营集团相关负责人王晓宇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上海各处车辆抛锚、碰擦事故频发,仅市区高架道路平均一天就超过百起。如何更好地调度资源、第一时间处理各类应急事故,一度是上海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的难题。以往,在高架上发生的交通事故,通常是管控中心接报后,就近联络养护作业车辆,指派其前往现场处理。

    但如今,智慧运管平台通过北斗导航系统,集成了1404辆工程车辆、163个应急基地地理位置和工程设备信息,做到精确定位所有应急保障车辆、资源、人员位置,实时监控车辆地理信息、作业信息和车辆周边路网交通流量情况。

    在完备信息和先进算法的助力下,智慧运管平台能够以最高效率调度各类养护车辆。根据初步估算,自去年试点智慧运管平台后,在事故高发情况下,市中心高架道路应急事件处置时间相较以往降低了近五分之一,有效缩短了因事故而导致的道路拥堵时间。目前,智慧运管平台每天分析、处理5000公里养护车辆的养护、运营数据,提供超200项、1000工时的各类应急保障服务,协助城市管理机构实现路网级的应急处理和联动协调。

    “中央处理器”监控道路运营

    2018年10月,智慧运管平台完成了最新一次的更新上线。作为上海95%以上市管道路运营管理的“中央处理器”,开始全负荷运作,管控全上海230公里快速路网、790公里高速公路、12座大型桥梁以及14条大型隧道。

    通过对高架桥、隧道等城市快速路BIM参数化自动建模,平台上的设施信息、传感器监测数据、运养计划数据、运养过程数据等多项数据实现了统一存储,为上海全市95%以上的市管基础设施,提供了相关缺陷的精准定位和精细化管理。

    “它就像一个  ‘中央处理器’,所有城市交通设施的实时数据都汇集至这一平台,再经由此平台统一进行资源调度和任务分配。”上海城建信息科技副总经理段创峰表示。诸如北横通道将安装的智能管控终端,亦或是  “路测宝”道路检测等汇集的数据,未来都将成为“智慧运管平台”的重要数据组成部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整合,成为指导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的重要依据。此外,未来这些数据还有望帮助相关部门制定道路养护资金分配方案,提升养护效率。

    自动提醒绕行信息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从数据采集装置的预置,到开发智能检测装备,再到后续维护使用“中央处理器”……“智慧元件”被嵌入了城市运营的方方面面。然而,硬件设施的提升最终还要回归人们的真实感受。

    如今,市民们早已习惯用手机地图来获取最佳的交通线路。开车的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寻找最佳路线,乘坐公交车的市民则可以根据换乘次数、步行距离自主选择自己偏好的出行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们的交通出行体验,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与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近期签署了战略合作。上海城建在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领域深耕多年,拥有翔实、精确的交通数据,而高德地图则长于数字地图领域、拥有先进算法,二者的“强强联手”可以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营信息的发布速度。

    “服役超过30年的高架道路存在大量的易损构件,包括伸缩缝、沥青路面等。每当在夜间低车流状态下,需要对高架的沥青路面进行更新、修复时,我们就可通过高德地图将维护占道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市民,提示市民尽可能绕行。”上海城建城市运营副总经理丁炜表示。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