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
6
经济观察

智慧交通渐行渐近


本版图片 视觉中国
本报资料照片

    以互联网、数字化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传统城市管理方式碰撞出了无限火花,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到了“绣花针”式精细化管理的魅力,也让居住于此的人们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所在

    ■本报记者 王嘉旖 孔韬

    庞大的常住人口、复杂的路面交通状况……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上海长期面临着海量交通出行需求与稀缺路面资源之间的矛盾。拥堵、交通事故种种问题就此成为城市“顽疾”,让管理者头疼不已。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则让人们看到了智能交通实现的可能,嵌入了各类智慧元件的城市交通系统让未来城市道路更安全、有序和通畅。

    试想这样一幅画面:当你清晨走在上班路上时,“无人清扫车”已为你高效扫出整洁亮眼的街景,由此开启好心情的一天。之后,小巧轻便的“路测宝”被搭载在行驶中的车辆上,自动检测识别路面病害,为你扫除不安全因素。一天忙碌的工作过后,夜晚来临,能提示行人正在过街的“发光”斑马线融入城市夜色里,既是一道迷人风景线,也为行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无人清扫车”扫出靓丽街景

    每天,穿行于上海大街小巷的220余辆清扫车要清扫接近10万公里的路面,它们清扫出的垃圾多达200余吨。为了应对庞大的清扫压力,隧道股份城市运营集团计划近期推出上海首批“无人清扫车”。这些圆脑袋、高颜值的“无人清扫车”将一改申城此前的“扫街模式”,为人们带来更清洁的城市街景。

    “‘无人清扫车’最大的优势在于高精度作业效果和24小时全天候作业能力。”据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技术负责人王晓宇介绍,这款“无人清扫车”拥有先进的视觉识别感知系统,可以360度无死角感应四周障碍物,其探测距离更长达150米,可谓“眼力”超群。这款清扫车优秀的“眼力”全靠遍布于清扫车周身的各个传感器来实现。据了解,该车搭载了多个16线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不仅能帮助其安全规避行人、车辆和各种障碍物,还能够帮助它精准定位街面垃圾、定点扫除。

    “根据此前的测试,这款清扫车可以实现5厘米内的精准贴边清扫,使路面清扫真正实现‘无死角’,它的效率相比传统人工操作清扫车提升了近三倍以上。”王晓宇说。

    与此同时,“无人清扫车”的出现也能作为人工清扫设备的补充,帮助应对当前环卫行业面临的恶劣作业环境,比如高温、严寒、雾霾等。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计划推出“无人清扫车”,其中福建厦门市的“无人清扫车”已经上路(题图下左),上海的“无人清扫车”也已完成实景路面环境下的安全与性能测试,不久后有望与广大市民见面。

    “路测宝”为城市道路“做全身体检”

    “无人清扫车”是人们看得见的路面智能设备,而一些人们靠肉眼很难留意到的智能设备也在默默守护着城市道路,为人们的安全出行贡献着自己的“智慧”。由上海城建智能交通公司开发的第一代“路测宝”智能路面健康检测系统就是其中之一。从它的外表,人们很难判断出它具备的强大探测能力。这个只有电视机顶盒大小的设备,能轻便地搭载在任何车辆中,随着车辆的行驶自动检测、识别路面病害(下图)。

    将“路测宝”安装在一辆负责清扫、洒水的市政车辆上,随车辆正常行驶工作,“路测宝”就会开始自动“诊断”行进路线上的路面病害,并把病害数据发送给相关养护机构,为后续的精准养护提供决策依据。据了解,借助先进的功率谱算法和云计算技术,“路测宝”能够以95%以上的准确率识别厘米级以上的道路病害。小至路面裂隙、大到车辙坑塘,“路测宝”都能够实现精确识别与测量。当“路测宝”收集到的数据发至养护机构后,人们能依次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以快捷的预防性养护提升道路健康水平,最大限度避免封闭式的大修、中修。

    目前,第一代“路测宝”已经在杨浦区试点运用。据上海城建智能交通公司总经理常光照介绍,未来“路测宝”还将进一步推广至市政车辆、私家车辆,在更大范围内采集道路数据。

    “发光”斑马线融入城市夜景

    每座城市的夜景都有不少忠实粉丝,他们穿行于美丽的夜晚,感受不一样的城市温度。近来,这些城市夜景爱好者发现,夜晚的申城增加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会  “发光”的斑马线。每当行人过斑马线时,地砖灯都会自动亮起,为人们的夜晚出行加上一道“智能保险”。其实,这些“发光”斑马线24小时工作,只是在光线昏暗的夜晚更容易被人们注意到。

    “发光”斑马线有个更正式的名称——新型人行横道声光智能警示系统。据介绍,该系统由行人状态感知系统、语音警示系统、光带警示系统、违法抓拍系统、违法信息发布系统等智能化多个子系统组成。针对行人过街、行人流量大、非机动车越线等候、行人闯红灯等不同情景,该系统会进行不同程度、多级别预警。这也是上海首次试点应用“智能人行横道线”。

    据隧道股份智能交通项目负责人吴川江介绍,通过安装在道路周边的雷达系统,该横道线能够自动抓拍行人闯红灯、车辆不避让行人违法行为,通过全彩屏和语音自动提示功能进行现场警告,并把违法抓拍记录共享给交警部门。

    除了监督报警功能外,“智能人行横道线”自带的发光提示功能也为市民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在非灯控制的杨浦区政通路国济路交叉口,由于车流繁忙且货运车辆较多,时有发生行人和大型车辆“擦肩而过”的危险。“智能人行横道线”试点应用后,每当雷达探测器监测到有行人进入横道线,就会控制发光地砖亮起,在夜间照明不足的情况下提示过往车辆“礼让行人”。“在夜间照明不足情况下,行人与机动车发生冲突的次数相比项目实施前减少50%以上,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吴川江说。与此同时,行人避让车辆的情况也逐渐减少,车流高峰时期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缩短了将近3秒,过街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据了解,目前“智能人行横道线”已经在南京东路、福州路、政通路以及国家会展中心外侧道路等11处开放道路进行试点测试,颇受市民好评。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