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
6
经济观察

为“超级工程”量身定做数字化“产品说明书”


    ■本报记者

    王嘉旖 孔韬

    小至冰箱家电,大到汽车游艇,“产品说明书”成了现代产品的必备项。它们起到了阐释产品功能的作用,以便消费者更好地使用产品。但对于一项价值超百亿元的“超级工程”而言,它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向使用者阐释功能呢?

    在日前举办的城博会上,隧道股份相关人士向记者展示了上海“一号工程”北横通道“产品手册”的全貌——一套容量近百G的数字化模型档案。据了解,作为北横通道BIM(建筑信息化)项目的总体设计咨询方,隧道股份整合了这条长达19公里的城市主动脉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造的全部数字化信息,为北横通道未来的升级维护打造了一份完整的数字化“产品手册”。

    数字化“产品手册”提升后续维护效率

    “打造北横通道产品手册,其目的在于为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高效运营奠定良好基础。”据隧道股份信息科技技术负责人滕丽介绍,北横通道是上海在建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全长近20公里(下图)。该工程由百余家规划、设计、施工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由于工程数据量过于庞杂,如果按照传统方式,也就是通过设计图、工程图的方式留存项目信息,将难以为后期高效的设施运营管理提供支撑。

    为此,隧道股份以GIS和BIM技术为载体,将工程规划、设计、建造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信息全部进行数字化整合,形成了一整套数字化的“产品手册”。未来北横通道通车后,小到隧道里的一根螺栓,大到整个隧道的结构信息,维护人员都能够迅速、便捷地查询,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变封闭式大修、中修为短暂预防性养护

    这套数字化“产品手册”的出现,还将带来另一大变化——将曾经的封闭式大修、中修变为短暂预防性养护。

    滕丽表示,基于这套数字化“产品手册”,北横通道贯通后,相关管理单位将能够完全掌握隧道各类细节信息,进而从高效运营的角度出发,让隧道设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设施健康功能和使用效率最大化。“比如,未来将能够根据准确的隧道信息模型,对隧道结构、机电进行更加精密化的养护,把封闭式的大修、中修变为一次次短暂的预防性养护,从而避免封闭式大修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困扰。”

    智慧的未来,一点也不贵

    城市核心区的主干隧道忽然封闭大修,一封就是小半年;高架快速路临时封了半根道,上下班堵成“停车场”……这样的尴尬事未来都可依靠预防性养护来避免。然而,不少人又会产生疑惑,使用智能化手段管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会不会造成城市运营成本的上升?地方财政实力尚可的城市或许能负担这笔费用,一些财政吃紧的城市又该如何解决?

    对此,上海城建信息科技副总经理段创峰认为,类似北横通道这样的数字化信息整合,并不会给建造方带来过大的成本负担。在建造时将智能终端预先植入隧道中所花费的成本,只占据隧道施工全部成本的极少一部分。而这些智能终端未来能够发挥的作用,却不可估量——它们能在第一时间向人们发出警报,提示技术人员进行作业,避免此后更严重的结构老化、裂缝等病害,大大降低隧道大修、中修概率,最终节省下的成本未可限量。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