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7
教科卫

好学校的根本,正在于有好老师引路


    ■本报记者 姜澎

    讲述人:吴坚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复旦附中语文组是个神奇的地方, ‘盛产’特级教师,正是著名特级教师过传忠、卢元、张大文这些领路人的引领,让我领悟到当一名教师的乐趣。”

    “每一位名师对教学不断的孜孜以求,在年轻的教师中不断传承,带来的终究是学生的幸福,这也是好老师和好学校的根本之所在。”刚刚评上特级校长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如此表达对好老师的理解。从教已经30年,他说最难忘的却是自己教师职业路上的领路人——复旦附中语文教学组的那些前辈。

    复旦附中语文组是个神奇的地方,“盛产”特级教师。 “曾经的著名特级教师过传忠、卢元、张大文,他们在我的从教路上给了我巨大的影响,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位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可以对年轻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吴坚说, “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只是因为喜欢,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领路人在我的职业路上作引领,也许我很难领悟当一名教师的乐趣,甚至很难坚持下来。”

    30年前,他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选择到复旦附中当中学语文老师,他的同学中选择当老师的寥寥无几。而第一次到复旦附中报到时,他更是有些失落,除了五角场周围零星的商业配套,周边全是农田。

    吴坚入职复旦附中时,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已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恰好被分到和吴坚共同负责两个班级。 “说是两个人共同负责两个班,我上课时他来听,他上课时我来听,但大多数时候,是为了把教学经验在不同的课堂上不断验证。”吴坚回忆起自己初为教师的那段时间, “自我感觉很不错,觉得就中学语文那点东西,太简单。什么默写词语、背诵课文、段落分析,全是小菜一碟。”

    但是过传忠很快用他的教学让吴坚发现, “教学是一个对自己所授学科不断理解、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学永远都有提升的自由空间。过传忠老师的课每一次听,都不一样,都有升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逊色于大学老师的授课。他给年轻老师带来的启示是,永远有新意,才是做老师的职业乐趣之所在。”

    同是复旦附中语文组的特级教师卢元是吴坚的另一位领路人。当时的卢元是语文教学界的重量级人物。私塾出身的他,对古文和古诗词烂熟于心,他在退休返聘后带着吴坚一起开出了全国唯一的中学古代文学选修课。 “他的古文功底和文史素养,在中学教育界可算是少有的,但是他却在退休后,尝试没有开设过的选修课,接受学生的挑战。”吴坚回忆说, “卢元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教师发展的瓶颈是自己的惰性,如果不能在教学中产生新的东西,那么就会遭遇 ‘成长的烦恼’,甚至沦为一个教书匠。”

    语文教学组的另一位奇人是张大文,这位80多岁仍然要上讲台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在吴坚觉得自己已经足够被称为一名好老师时,又向他展示了课堂教学的新魅力。 “张大文老师的课,同样的内容哪怕上几十年,也会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次次都不同。语文教学不在于那些段落分析之类的技巧,而在于在阅读文本时,能够和作者的创作达成共鸣,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快感,这就是课堂教学的乐趣之所在。”

    每一名年轻的教师要成长,除了创设好环境以外,还需要有好的引路人。“中学教师这个职业的可贵之处在于,我们在学生最好的青春年华中,陪伴他们、影响他们。这也是中学老师除了上课以外,还必须对自己的职业有追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们的言行和追求也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吴坚说,“好学校说到底,就是要有好老师,我希望能够为年轻老师创设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舒心顺利的发展,这终究会给学生带来幸福。”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