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29日 星期一
DS7
文汇读书周报;新阅读

对数字化保持警觉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
[德]韩炳哲著 程 巍译
中信出版社
(二○一九年一月版)

    ■绿树

    早在19世纪末,勒庞就在他的代表作《乌合之众》中将现代社会定义为一个“大众的时代”,今天,这样的说法仍旧适用。如今,我们谁都无法否认,一种新的权力正在快速崛起,那就是大众的权力。在新作《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中,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抛出了这样的疑惑:大众权力的膨胀完全是正面的吗?我们是否正在经历着一种潜在的心灵和精神的危机?

    今天的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过渡期,这个过渡期的始作俑者便是数字革命。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中,群体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已经演化为了“数字群”。那么,什么是“数字群”呢,它与我们以为的“大众”有何不同?作者书中所说的数字群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独立思想的人汇集而成的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个人早已渐渐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征。人的感知、生活、情感、思维都正在被大量的媒介信息所淹没,所控制。数字的个体偶尔会聚集在一起行动或参与某一事件的讨论,但这种行动模式又是极其不稳定的,往往仓促而短暂,就像是狂欢节一样,节日结束了,大家也就散了。他们往往是轻率又不负责任的。

    数字媒体迅猛发展让我们拥有了一个方便透明的发声平台,同时这个世界变得有点不那么体面了。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人们热衷于窥探、曝光和议论他人隐私,这种“无距离感”,一点点消磨掉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敬畏和尊重。面对这种状况,作者韩炳哲说,任何时候,尊重都需要距离。如今,数字联网促进了对称性的交流,大家都可以主动地生成信息,不存在明确的等级,但这种对称性也不全然是好事。交流的逆流会打破权力的秩序。而网络暴力正是这样一种带有破坏性特征的逆流。

    此外,作者还谈到了当今人类的精神危机问题。在韩炳哲看来,这种危机是由交流方式所带来的。数字媒体让我们越来越远离他者,却在手指划过屏幕的一瞬间,又让我们产生一种拥有了他人的错觉。图像本身所特有的语义和诗意早已流失,也超越了对现实的单纯反映。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难看到,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人们的交流和感情模式都产生了极大变化。深陷隔绝状态的个体,多数时候难以对大量的信息明辨是非。如何在匿名的集体中,做一个理性而负责任的公民呢?或许这正是韩炳哲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懂得对数字化、信息化时刻保持警觉。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