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畅
4月12日是联合国设立的国际载人航天日,以纪念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太空飞行。就在全俄沉浸在英雄历史的自豪感中时,4月15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发布报告称,美国正在研究重组军事航天部门以应对俄罗斯等国的太空“威胁”。美俄新一轮“太空竞赛”再一次成为全球焦点。
不过,与上世纪60年代美苏在航天领域傲视群雄相比,最近两国在航天领域都有点不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近日严厉批评俄罗斯的航天工业还在“吃老本”;而自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后,美国失去了载人航天的能力,即使是最近颇被看好的载人版“龙”飞船,4月20日,其发动机也在一次静态点火测试中发生异常。业界认为这可能推迟“龙”飞船今年下半年将美国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的计划。
冷战思维难除,两国航天从合作走向竞争
去年10月11日,载有俄罗斯宇航员阿列克谢·奥夫奇宁和美国宇航员尼克·黑格的“联盟MS-10”飞船,由“联盟-FG”型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升空。起飞约119秒后,火箭第一级分离,但火箭第二级的发动机突然关闭,此后乘员舱与火箭紧急分离,并抛出降落伞着陆。
这是美俄航天合作史上最近的一次失败。不过发射前,两国都对这次载人航天的飞行信心满满。当时美国航天局(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亲自到拜科努尔发射场,他在推特上写道:“重新确认与俄罗斯同行的合作,达成了一系列成果……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在俄罗斯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的邀请下,布里登斯廷还前往莫斯科给大学生发表演讲,鼓励他们要有航天梦想。与此同时,作为回请,后者也邀请罗戈津于今年2月访问美国。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份“礼貌性”的工作邀请却在华盛顿掀起了轩然大波。
1月5日,布里登斯廷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称,“迫于一些参议员的压力,我不得不取消对罗戈津的邀请。”
“美国国内的政治恶斗已经蔓延到俄美关系的方方面面,俄航天集团成为特朗普总统与国会斗争的牺牲品。”被美国拒于门外的罗戈津说。
那么罗戈津是如何成为美国国会山的“眼中钉”呢?原来罗戈津一直以“毒舌”著称,在西方媒体看来,他一直是普京总统的“马前卒”,也是美国的“麻烦制造者”。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时任主管国防事业的副总理罗戈津,被奥巴马政府列入针对俄罗斯的“七人制裁清单”当中。被制裁后,他不客气地对美国航天业“开炮”,当时他在推特上写道:“分析了针对我国航天领域的制裁,我建议美国人用蹦床送他们的宇航员进太空。”
罗戈津的“毒舌”、被制裁的“前科”和民族主义情绪都让美国人深恶痛绝,特别是以“反俄”为华盛顿“政治正确”的气氛下,罗戈津显然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所长阿纳托利·彼得鲁科维奇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取消罗戈津访问可能会对建立近月网间连接器和金星研究等美俄太空合作项目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美俄(苏)之间围绕航空航天的竞合史也是两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乘坐苏联“东方1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宇航员。此后仅23天,美国人艾伦·谢泼德就乘坐“自由7号”重演了加加林的成功。如今看来,在这场竞赛的前半段,苏联一度领先。当美国人还在为太空行走做准备工作时,列昂诺夫等人就已乘坐“上升2号”载人宇宙飞船飞向了苍穹。不过到了后半程,苏联的领先地位不复存在。美国人后来居上,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将足迹留在了月球上。
经过了竞争最为激烈的60年代,随着1975年美国“阿波罗”号和苏联“联盟”号的首次对接,两国完成人类航天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在那之后,美苏合作逐渐加深。
俄航天业经历“失去30年”
不过近年来,两国的太空合作又开始磕磕碰碰,除了大的政治环境,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俄罗斯在该领域自身实力的下降。和苏联时期傲人的成绩相比,现在的俄罗斯在航天领域更像一个“落寞的贵族”。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1月23日,梅德韦杰夫总理对罗戈津执掌的俄罗斯航天集团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不要再纸上谈兵,不要继续躺在先辈的荣誉簿上睡大觉。”这个集团2015年由普京签署总统令成立,在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与联合火箭航天公司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也是俄罗斯国防工业领域的第三家国家集团公司。
梅德韦杰夫要求罗戈津不要再汇报类似于“我们打算2030年飞往哪里”这样的空洞内容,他希望俄罗斯航天人“少说话、多做事”。
梅德韦杰夫的动怒确实反映了当下俄罗斯航天业的现状。不要说难以和20世纪60、70年代的全盛期相比,即使是90年代苏联刚解体时,美俄在这个领域的实力也还是旗鼓相当的。“当时他们还有技术和经验,但是再之后NASA在不断超越自己,而俄罗斯却经历了‘失去的30年’。”美国太空历史学家吉姆·奥伯格在Ars Technica上的文章中评论到,“他们好像失去了再创造的能力,现在使用的火箭和航天器大半个世纪前就有了,他们还在重复全盛期的那套东西。”
不过与苏联时期相比,现在的俄罗斯航天业并不具备优渥的条件也是实情。“斯大林、赫鲁晓夫时期都是集全国之力发展航天事业,当时的航天人才是顶尖精英,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享有特权,现在不用说特权了,在当下的经济状况下,连最基本的福利和津贴都少得可怜。”奥伯格分析说。
“重走斯大林的路”,这是罗戈津在“联盟MS-10”飞船发射失利后,在反思会议上提出的方案,要加大对太空探索领域的投资。据悉,按照联邦政府的规划,未来三年时间里,联邦预算将为此投入5150亿卢布(约500亿元人民币)。俄罗斯不但打算建设新一代超重型火箭,还将继续推进载人航天计划,发展与太空探索领域相关的高科技产业。此外,罗戈津还有意沿着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的升空路线组织太空旅游。而相应太空旅行船的生产,可能在2020年启动……
愿望虽然美好,但是现实是,仅仅2018年,俄航天集团只完成年度预算的84%,计划于2018年建成的东方航天发射场也只完成了计划的1/4。
俄罗斯航天人还在“吃老本”的态度让美国同行失去了竞争的热情,“他们进入了‘至暗时刻’,已经错失了太空强国的地位,如今跌入第二梯队。”美国军事
历史学家约翰·罗格斯登评论说。
美载人飞船项目测试受挫
尽管像罗格斯登这样的美国专家如今有点看不上俄罗斯的航天业,但美国似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就在去年10月“联盟MS-10”发射失败的同时,NASA的“行星猎人”——开普勒环日太空望远镜也走向了寿命的终点。此外,举世闻名的哈勃望远镜和钱德拉太空望远镜也由于内置陀螺仪失灵而进入了“安全模式”,一切非必要的系统已经统统关闭。
而在载人航天领域,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全部“仰仗”俄罗斯飞船。为改变这一局面,美航天局大力支持商业航天,2014年委托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分别建造“星际客机”和载人版“龙”飞船,但两艘飞船的首飞时间从最初计划的2017年多次推迟。
尽管今年3月,载人版“龙”飞船搭乘“猎鹰9”火箭成功进行了首次不载人试飞,并信心十足地计划最早于今年7月开展首次载人飞行,将两名美国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但美国航天局局长布里登斯廷20日发表声明说,“龙”飞船在美国佛罗里达测试时,其“超级天龙座”发动机在一次静态点火测试中发生异常。佛罗里达州当地媒体报道称现场烟雾滚滚,烟雾甚至弥散到了实验场地数英里之外的地方,可见异常情况所波及的范围之广。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发表声明,确认发动机在最后阶段的测试中出现故障,所幸无人员伤亡。
布里登斯廷表示,美航天局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做出“必要调整”,“安全地推进商业载人航天项目”。
尽管有人认为,“美国人摆脱对俄罗斯航天依赖的梦做得有点早,两国航天竞争不会停歇”,不过在列昂诺夫这样的老航天人看来,“竞争会划分边界,但在宇航员眼里,边界是不存在的,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