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颖婕
梳理当下进校园的各种专项教育,以及社会上各类“专家”“专业人士”建议孩子抓紧学习的内容,几乎都是他们本身从事的某一领域中的核心技能,比如税法知识、财经知识等。一位资深教育专家直言,从某种角度看,这是在把成人社会里高度发达、细化的职业和专业领域,过早地投射到孩子的世界。
“凡事鼓励孩子多学、早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年人普遍的焦虑感。”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说,在当前这个“知识爆炸”、行业快速更迭的时代,人一生所需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太多了,而且随时会有一个新的行业风口出现。身处快速变化的时代,成年人有时会感觉:“要是这个不会、那个不会的话,恐怕很快就要生存不下去了。”渐渐地,这种对自身的期望被投射到了下一代身上。
校园是一个小社会,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和社会变迁,3D打印、少儿编程、人工智能、金融财经等新兴概念及相关课程,陆续进入校园教育体系,其中不乏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也有一些属于“非必要”的知识技能——会,固然好;不会,也没关系。只不过现在,它们在成人的过度关注和莫名的焦虑下,变成了孩子们课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或多或少地打乱了他们原本从容的成长节律。
如何在孩子可接纳的范围内,从中挑选适合他们身心发展、有利于他们终身发展的活动内容,是一道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急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