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
3
要闻

在“头脑中心灵里”涵养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上海锲而不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通过行走,观城市建筑;通过阅读,品城市文化;通过学习,树文明风尚;通过修身,立正己之德——在上海,这样一项“申城行走、人文修身”主题活动被评为2018年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品牌项目。

    之所以特别受喜爱,是因其创新了学习修身的方式,打造出一批人文行走学习圈,构建起一条充满人文气息的学习链。今年,这项活动将在上海16个区全面推开,陆续推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重点人文修身行走线路,成为市民全新的终身学习方式。

    去年以来,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与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创新社会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紧密结合,以“头脑中的、心灵里的建设”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将聚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凝魂聚气,鼓劲加油,为城市涵养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虚功实做,在共鸣中树牢信仰信念

    社区来了“政工师”。在杨浦区,一个“大家微讲堂·社区政工师”项目在不经意间成了“网红”。“政工师”们在网上直播授课,内容紧扣时代热点,既有“中国崛起之路”宏大主题,也有心理疏导、电影评析、互联网等热门话题。全年12讲,现场报名1.5万人次,有267.5万点击量,弹幕互动超过26万条,“听着有意思、咀嚼着接地气”的课程,被青年受众频频点赞。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去年以来,上海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成就激荡人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育人心,聚焦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不断革新传播手段,以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引导广大群众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奉贤区在宅基、楼道、街面等区域建成“党建微家”近千个,“微家掌门人”召集大家一起学习党章、一起看书读报,在讨论中取得共鸣、崇德向善、修身自律,已服务党员2万多名,受益群众近万人。

    去年,上海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勇立潮头”主题展览,细心的观众留意到,展览中有1000余幅照片出自市民与网友之手,他们镜头下真实细小的故事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与时代同呼吸,共鸣值千金。

    更高质量发展,文明创建在实践中拔节

    去年,上海牵头召开长三角全国文明城市(区)文化交流研讨会,签署了长三角首个精神文明建设备忘录。合作机制下,三省一市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优秀原创群众文艺作品展演、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以文明创建和文化合作助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当下,精神文明建设也在“实践”这片丰厚的土壤中拔节生长。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一系列富于创造的实践,激发起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造的激情,也生动诠释了文明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比如,推进垃圾分类的当下,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目前,“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已全面纳入市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镇、文明小区、文明村以及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评选标准,并占较高权重分值。

    围绕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由市文明办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市志愿者协会联络各方壮大队伍、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募集资金大力支持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志愿服务工作实现了新格局、新发展。

    守正创新,使互联网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最大增量

    近期,有一个点击率很高的App——“学习强国”,目前上海党员注册人数已突破百万,该平台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成了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搭档,也成为普通群众热议的好软件。

    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

    围绕守正创新,去年以来,上海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改革中不断创新,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在新阵地中进一步激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机活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大增量。

    市文明办与市网信办自去年起积极探索文明单位与优秀网站评选有机结合,在第十九届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评选活动中,首次设立“网信系统”序列,将文明创建向新闻网站、App、公众号、订阅号等互联网行业单位和新业态组织延伸,拓展了文明单位创建领域,增强了互联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升了他们的守土意识和社会责任,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