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方
1959年,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前身)舞台上首演成名,载入史册。60年后,盎然春意孕育又一个艺术春天——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于今天至28日举办,共推出37台主体演出项目。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这个代表上海的标志性文化品牌通过鼓励原创新人,进一步做强“上海主场”、推出“上海原创”,擦亮老品牌的金色名片。在本届“上海之春”的37台节目中,包括九台原创新作音乐会和六台青年艺术家专场演出,数量占节目总量的40.5%。
背靠半个多世纪的丰厚历史积淀,“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汇聚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上海文化资源,致力于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乃至世界,在保持优秀传统风范又体现鲜明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同时,继续向国际知名、亚洲一流音乐节品牌迈进。
纪念《梁祝》创演60周年,凸显经典传承使命
一大批记载史册的音乐舞蹈作品曾诞生于“上海之春”,成为国人的共同记忆。为庆祝新中国迎来70华诞,本届音乐节开幕演出将推出《“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主题音乐会》,上演《红旗颂》等上海老一辈音乐家谱写的优秀作品。而《庆祝建国70周年原创声乐作品音乐会》《70华诞——上海经典舞剧片段展演》等,也将集结一批深受人民喜爱的音乐舞蹈作品。
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演60周年。为向这部中国音乐的“金色名片”和背后的创演者们致敬,本届音乐节闭幕演出以纪念《梁祝》诞生60周年为主题,由首演者俞丽拿的学生陈家怡担纲独奏,携手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共同呈现。“如今《梁祝》由俞老师的学生再度演绎,致敬经典的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节力推新人的特点。”◆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上海市音协主席、“上海之春”组委会副主任许舒亚表示,闭幕演出上还将演绎《梁祝》作曲者何占豪、陈钢的其他作品,并为陈钢、何占豪、俞丽拿颁发“上海之春”特别贡献奖,坚守文化传承的责任。
“上海之春”传承经典的使命,又何止于《梁祝》。本届音乐节的舞台上,《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一):协奏音乐会》《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二):独奏齐奏音乐会》将呈现自1920年起百年里的经典中国小提琴作品。所有曲目选自由上海音乐学院丁芷诺教授主编,即将出版的《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系列丛书,该丛书也将在音乐节期间首发。
提升码头能级、激发源头活力,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借助上海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本届音乐节将迎接中国台湾、以色列、法国、澳大利亚等地的艺术家前来交流汇演。其中,中国台湾首支职业打击乐团——朱宗庆打击乐团的击乐跨界剧场《木兰》融京剧与击乐为一体;法国天空之光女童合唱团音乐会则是全欧凤毛麟角的全日制女童合唱团,她们将为观众带来从中世纪延续至今的演唱方法……九场名家名团演出和七场国际交流演出纷至沓来,旨在进一步提升码头能级。
蓬勃的原创活力,历来是“上海之春”的传统。为进一步激发源头活力、向世界推广上海的优秀作品,本届音乐节特邀两支外国乐团诠释中国作品。塞尔维亚广播交响乐团将带来上届“上海之春”开幕演出——《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中五首中国作曲家的作品。而维也纳二十世纪乐团则将演绎许舒亚《冬季风景》(世界首演)、秦文琛《太阳的影子之八》、温德青《泼墨一》和沈叶《钟馗》等新作。
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作曲家被上海这一文化码头所吸引召唤,在音乐节舞台上带来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新作——以中国古诗词为灵感的《第六交响曲“中国诗歌”》,将在吕绍嘉执棒下由男中音托马斯·鲍尔和上海交响乐团演绎。俄罗斯作曲家布列沙克·维克多·瓦西里耶维奇全新创作的交响乐《敦煌与丝绸之路》也将亮相“上海之春”。
聚焦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加强长三角协同
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在本届“上海之春”中以多种音乐舞蹈表演丰富呈现。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改编而成,展现革命英雄们对党的忠贞和对信仰的坚守;《海上新梦·十三——“大江入海流”原创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将汇聚一批以上海重要地标为创作素材的新作。
《锦绣中华——〈最忆是江南〉民族管弦音乐会》由上海民族乐团和长三角地区的艺术家共同创作。“我们努力根植于江南深厚的民乐传统,浙江西湖的诗意、安徽黄山的壮意和江苏园林的快意,将分别由笛箫、古筝、琵琶、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联袂呈现江南的美好。”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在沪成立。本届“上海之春”将依托联盟平台,通过《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70华诞——长三角优秀舞剧片段集萃》《长三角地区手风琴巡演》等活动促进艺术家交流,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以推动长三角地区文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