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guerre des pauvres
Eric Vuillard
Actes Sud
(2019年1月版)
时值黄马甲运动在法国展开得如火如荼之际,2017年的龚古尔奖得主埃里克·维亚尔推出了新书《穷人的战争》,不禁令媒体和普通读者浮想联翩: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出版社是否精心挑选了新书上市时机?
这其实过虑了。《穷人的战争》延续了埃里克·维亚尔最擅长的主题,2016年的《7月14日》写的就是法国大革命,而新书则聚焦发生在1524年由闵采尔领导的德国农民起义。这场革命不到一年就被扑灭了,但在欧洲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就专门论述过这场起义。
一切的悲剧似乎早已注定。闵采尔的父亲是被吊死的。“他像一袋种子跌入虚空。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去收尸,他不再开口说话,一嘴的泥。”原本贫穷的家庭更加赤贫,年少的闵采尔历经了各种磨难,也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他后来成了一名激进的教士,提倡宗教改革。同时,得益于古腾堡印刷术的出现,书籍不再是稀有资源,普罗大众也能得到圣经,圣经解释权不再掌握在教会手中。闵采尔发起的宗教改革很快演变为社会改革。农民、手艺人、小资产阶级要反抗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诸侯、贵族,是罗马教皇和圣职人员,底层人民希望废除什一税、徭役、初夜权、私刑等等。这场发生在德国南部的起义最终还是走向失败,闵采尔在弗兰肯豪森战役中被俘,6000名农民被杀。不久之后,这位激进的革命者也被当权者处决。
埃里克·维亚尔之所以能获得法国最高文学奖项龚古尔奖,自有其过人之处。其实,已有不少历史学家叙述、分析过这场德国农民起义,但维亚尔认为,“历史学家的视角是静态的,他们早已知晓了事件结局,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而我的写作手法是成为当局者,和读者一同经历事态发展,直至最后尘埃落定。”所以,看他的作品,会随着书中人物同悲同喜,大起大落。此外,维亚尔拥有出色的文笔,具有极强的煽动力。他在《穷人的战争》中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宗教改革领袖,狂热、激进、贫寒的生活令他深切体会到了社会不公,多舛的命运注定了他的悲剧。这场发生在中世纪的起义读来仿佛历历在目。
(雅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