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泰元
“北京人”的英文怎么说?Pekingese?Pekinger?Peking man?Beijingese?Beijinger?native of Beijing?Beijing native?person from Beijing?Beijing person?还是全音译的Beijingren?
2019年新春伊始,我做了这个小小的研究,参考答案稍后揭晓。在此之前,请容我先交代一下相关的背景。
放眼当今英语世界,能与英国《牛津英语词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相提并论的语文词典,唯有美国的《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词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Unabridged,简称韦氏大词典、韦氏三版、韦三)。
OED和韦氏三版在规模上同属一个档次,都是收词量最大的 “足本”(unabridged,意为“未删节版”),OED收词60万,韦氏三版有近50万(前一版的韦氏二版有60万)。二者的学术性与精准度兼具,同样权威。
OED与韦氏三版各擅胜场。OED是英国观点,韦氏三版是美国视角。OED的强项是传统的人文脉络,韦氏三版在现代事物与科学技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部分OED的词语韦氏三版没有,反之亦然,韦氏三版也收了一些OED没有的词语。是故,两部词典在很大的程度上彼此互补,皆可作为参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最新的OED和韦氏三版均为有偿使用的在线资源,唯有付费订户方得查阅,一览全豹,网上可免费使用的类似词典不是OED,也不是韦氏三版。这两部巨著的纸质词典内容比较陈旧,早已不再印行修订版,而且除了翻查特定词语之外,也难以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过去几年,我以OED为本,写了不少与词汇相关的文章。在2019年开春之际,我开始攻打英语词典的另一座山头──韦氏三版,初步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
通过韦氏三版网站的进阶搜索(Advanced Search),辅以手动的逐一核实,我查得这部词典巨著共约收录了200个中国的地名。这些地名包括省市地方、山川湖泊等,内容都是描述其方位、大小、人口等的百科知识,此作法实属平常,本来不值得一提。不过特别的是,我的词语长征开始没多久,就发现了Beijinger(北京人)这个新面孔——这是Beijinger首度被收进英语语文词典的正文,让我眼睛一亮,想不注意都难。
传统上, “北京人”的英文是Pekingese(或拼为Pekinese),不过这个Pekingese当前最主流、最核心的意思反而是北京狗(又称狮子狗、哈巴狗、京巴),而不是北京人。另外,Pekingese(北京人)的词干是用了300年的旧称Peking,此二者总给人一种旧社会的时代延伸的感觉,中大型的英语词典虽有收录,如今却已少用。汉语拼音的Beijing在英语世界流通已有数十年,中大型的英语词典也均有收录,不过指称首都人民的Beijinger,在韦氏三版之前,从未出现在其他英语语文词典的正文之中。
根据韦氏三版的例证档案(citation file),Beijinger最早的书面证据可以追溯到1981年。词典举了一条稍晚的例证,引自美国知名的美食旅游杂志Saveur(美味),时间为2008年5月:Like most Beijingers,she feels that these crowded lanes and buildings,some of which date to the 13th century,preserve the traditional Beijing life-style.(如同大多数的北京人一样,她觉得这些胡同和建筑拥挤是拥挤,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13世纪,倒也保留了传统北京的生活方式)。
如此看来,我们这个时代的“北京人”,最精简、最权威的英译,无疑就是韦氏三版的Beijinger:以“北京”的汉语拼音Beijing为词干,再加上表“某地之人”的后缀-er。Pekingese是旧时的“北京人”或“北京话”,现在已显过时,而且有强烈的“北京狗”意涵。继之而起的Beijingese(北京人;北京话),虽然见诸网络的Wiktionary(维基词典),也有些许的使用证据,不过脚步尚未站稳,也还没有通过权威词典的认证。
此外,文初提到的Pekinger不是英语,而是个德语单词。Peking man指的是考古上的“北京猿人”,不是现代的“北京人”。其他的native of Beijing(北京的本地人)、Beijing native(北京本地人)、person from Beijing(来自北京的人)、Beijing person(北京的人),这些都没错,只是间接迂回,不如Beijinger(北京人)精简到位。
至于以汉语拼音全音译的Beijingren,即使有少数的使用证据,也只能当作偶发状况,远远不成气候,目前无须考虑。
韦氏三版除了Beijinger(北京人)的收录亮眼之外,Beijing Time(北京时间)的纳入也值得一提。北京时间是我国的标准时,这不是北京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东八时区”的区时,英文又称之为China Standard Time(中国标准时间),后者同样收录于韦氏三版。邻国日本、韩国“东九时区”的Japan Standard Time(日本标准时间)和Korea Standard Time(韩国标准时间),韦氏三版均无收录。韦氏三版凸显了北京与中国,值得在此记上一笔。
再回到“北京人”的相关议题。中文的“区域居民称谓词”(demonym)规则且单一,直接在地名之后加个“人”即可,然而英文却复杂许多,因地名的拼字或历史而有各种样貌的展现,如New Yorker(纽约人,纽约New York+-er)、Los Angeleno(洛 杉 矶人,洛杉矶Los Angeles+-eno)、Chicagoan(芝加哥人,芝加哥Chicago+-an)、Oxonian(牛津人,源自牛津Oxford的中世纪拉丁语Oxonia+-an)、Cantabrigian(剑桥人,源自剑桥Cambridge的中世纪拉丁语Cantabrigia+-an)、Parisian(巴黎人,巴黎Paris+-ian)、Viennese(维也纳人,维也纳Vienna+-ese)、Tokyoite(东京人,东京Tokyo+-ite)、Mumbaikar(孟买人,孟买Mumbai+-kar)、Tehrani(德黑兰人,德黑兰Tehran+-i)。
真实的情况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能在英语里找到它相应的区域居民称谓词,这得要看该地在英语世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其中牵涉许多必然或偶然的历史因素。
中国的城市,除了北京之外,大概就只有广州、香港、澳门、厦门、上海有区域居民称谓词,这也是OED和韦氏三版记录有案的:广州人(Cantonese,广州的旧称Canton+-ese,不用Guangzhou派生)、香港人(Hong Kongese或Hong Konger,香港的传统拼法Hong Kong+-ese/-er,不用Xianggang派生)、澳门人(Macanese,澳门的传统拼法Macao+-nese,不用Aomen派生)、厦门人(Amoyese,厦门的旧称Amoy+-ese,不用Xiamen派生)、上海人(Shanghainese或Shanghailander,上 海Shanghai+-nese/-lander)。
至于其他的中国城市,若要用英文表达其居民称谓词,也就只能藉助native(本地人)、person(人,复数用people)、from(来自)等字眼,想办法拐弯抹角了。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