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超级垃圾”泛滥成灾
上世纪40年代,塑料开始在发达国家大量投入使用。当时就有有识之士警告说,塑料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泛滥成灾,甚至在不远的将来,摇身一变为持久污染我们这个星球的“超级垃圾”,并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无穷的麻烦和灾难。
果不其然,今天,不论在世界最高峰珠峰的山巅、蒙古的高原湖泊,还是在茫茫太平洋最深处的海底世界,甚至在人迹罕至的南极和北极海域,都发现有塑料污染的踪迹。联合国前不久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从2004到2014年,全球塑料产量增加了38%,最近几年增加的速度更是有增无减。
由于难以降解、焚烧,塑料垃圾成为世界各地垃圾掩埋场的“超级大户”,不断“膨胀”的垃圾掩埋场,让各国政府头痛不已。更严重的是,近年来,每年平均有500万至1300万吨的塑料垃圾,从都市下水道排入江河后被注入大海,或从大小船舶上直接倾倒入海。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重量加起来将超过鱼类的总重量。这些塑料垃圾几经辗转,很可能进入鱼类、龟类等海洋生物的肠道内。科学家们提醒说,塑料本身含有或附着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海洋生物中毒、不育甚至基因突变。在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市面上,逾25%的鱼已经被塑料污染。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在去年8月对英国捕捞的鳕鱼、黑线鳕、鲭鱼和贝类进行研究,发现其中三分之一的体内都含有塑料垃圾。而海鲜食材一旦沾染了塑料污染,人类摄入有关塑料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机会相应便大为增多,到头来,也会如同海洋生物那样面临着巨大的健康风险。鉴于鱼类商品中微量塑料的潜在危害,欧洲食品安全局已正式向人们发出关注鱼类食品安全的警告,甚至提出了“慎食海鲜”的警示。
对于越来越严重的塑料污染,专家们已有共识:塑料污染危及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繁衍的生物,可以说人类在生活中对塑料制品的过度依赖,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所做的过度塑料包装是极其危险的,所带来的危机与气候变化的威胁不相伯仲。
减少塑料使用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寻觅重复利用废弃塑料瓶的新途径,其中包括:韩国人时兴在废弃塑料瓶中注入营养土或营养液来种花植草美化家园;日本人利用废弃塑料瓶建造“塑料瓶菜园子”;苏格兰甚至出现了一家“塑料瓶公园”,种植的名花奇草有数千种之多,总共耗去了10万只废弃塑料瓶;英国的麦克热博公司则率先利用废弃塑料瓶铺路获得成功。据介绍,大量废弃塑料瓶在粉碎机里被碾碎后,再按一定比例拌入沥青,铺就的公路比传统沥青马路不容易损坏,也更少出现坑洼……
不过,以上的种种努力,比起一年新增的5000亿个塑料容器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治理塑料垃圾污染,最根本的办法,只能是减少使用。
英国是全球“塑料垃圾生产大国”,有统计数据称,近年来英国每年平均新增近500万吨塑料垃圾,其中包括足以填满1000个皇家阿尔伯特大厅的一次性塑料用品。英国消费者每年使用的塑料饮料瓶约达130亿个,而这些饮料瓶中有30多亿个被填埋或丢弃,带来二次污染……为根除塑料垃圾污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去年1月承诺,作为政府环保长期计划的一部分,英国将在25年内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吸管、饮料搅拌棒、饮料瓶和超市出售的大部分一次性食品包装。
根据报道,梅在演说中列出政府的计划,包括将塑料袋收费扩大至所有零售商(此前人员不到250人的小型零售商可以不收费),鼓励超市推出无塑料包装袋的商品通道,并准备投入更多资金支持塑胶回收再利用。
包括英国超级市场巨头乐购公司、艾斯达食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在内的42家企业去年签署协议,承诺在7年内“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这项“塑料协议”由英国政府、慈善组织“废物与资源行动项目”和环境保护人士发起。根据协定,42家企业2025年之前需在英国市场实现全部塑料包装可回收或可降解。
而英国最大咖啡连锁咖世家(Costa)表示,计划到2020年时开始回收售出的所有一次性咖啡杯。计划中,咖世家一年可回收5亿个咖啡杯,包括竞争对手售出的一些咖啡杯。在英国,每年大约有25亿个一次性咖啡杯被丢弃,其中99.75%没有被回收。这主要是因为人们通常认为,这种纸杯难以再循环利用。但咖世家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找到可回收再利用这种纸杯的方法。
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得到欧盟的呼应。2018年5月,欧盟提议,欧盟各国应逐步禁止一次性塑料制的吸管、餐具、饮料搅拌器、棉棒、气球托杆(Balloon Stick)等塑料产品,同时建议在2025年以前,一次性塑料饮料瓶的回收率达到90%,目前这一数字仅为30%。
好消息是,一种“吃塑料”的突变酶,最近已被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科学家创造出来。这种酶来自于几年前在日本发现的一种天然细菌。日本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塑料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发明,该细菌应该是近几年在废物回收中心进化出来的。而英国科学家正是在研究这种细菌时,意外发现这种突变酶在分解塑料时有特效。但这种突变酶将何时、如何应用于垃圾回收,目前还未得知。
大公司也在行动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可再装容器曾经在啤酒和软饮行业占据主导地位,1947年,按体积计算,这一形式垄断了全部的软饮市场和86%的啤酒外包装。不过,到了1998年,这一数字分别下降到0.4%和3.3%,环保输给了一次性包装的便利性。宝洁、雀巢、百事、联合利华……这些商业巨头包揽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洗发水、洗涤剂,以及绝大多数的饮料和包装食品,它们也因此被环保组织认定为塑料垃圾泛滥的“隐形推手”。
现在,这些公司开始联合起来,尝试以一种新的商品模式来解决过度使用塑料包装这一问题,参与这一计划的共有25家公司,包括了洗发水、洗涤剂和包装食品领域的头部企业。新商品包装将从难以降解的塑料改为玻璃和金属,这些材质更适合消费者使用完毕退回到品牌方,或者进行清洁和重新装满其他东西。
据报道,联合利华计划于今年5月首先在纽约和巴黎两地推出首轮测试,参加本轮测试的将有联合利华旗下的9个品牌,涵盖饮用水、洗护用品和家庭清洁用品,它们都将使用可再装容器,联合利华在两地邀请了超过5000名志愿者参与测试。品牌方表示,旗下品牌Axe和多芬的止汗香体膏采用新包装后,容器将能持续使用长达8年。理论上,这一举措能让消费者少丢超过100个塑料外包装。
这不是联合利华第一次尝试可再装容器形式的包装了。2010年它曾推出过可重复使用包装的洗衣粉。由于规定消费者必须要将使用完的外包装清洗干净、然后再退回到商店,整个流程相当繁琐,实验当然失败了。这次它取消了这些环节,把容器的处置权交给消费者。
与此同时,另一家日用品巨头宝洁,今年也将首次推出10个品类产品的新包装,其中既有使用铝制瓶包装的潘婷洗发水、放置于不锈钢容器内的汰渍洗衣粉,也有提供可替换的刷头、手柄更耐用的欧乐B(Oral B)牙刷。而百事则计划尝试把旗下的畅销品纯果乐橙汁的包装从塑料换成玻璃。
据报道,整个测试活动的幕后功臣是一家名为塔拉回收(Terra Cycle)的环保回收公司。测试过程中,消费者体验完毕的空容器将全部由塔拉负责处理,包括空容器的运输、退货、清洁和重新填装。塔拉公司的主业是为企业运作可回收项目,它同时也从事资源再生业务,其最知名的项目,是将香烟过滤嘴和薯片外装等,加工改造成烟灰缸和书包。
尽管塔拉回收对项目的顺利进行表示乐观,但业界人士认为,除非找到更便捷的回收途径,用可多次使用包装取代传统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的尝试,目前来看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首先是价格太过昂贵,除了要为每个容器支付1到10美元不等的押金之外,消费者还要支付单件20美元的回收运费(运费会随着商品购买量的增加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免邮”)。其次,使用完商品后,消费者要和塔拉公司预约上门回收、或是交到指定网点,流程相当繁琐……这将把绝大多数消费者隔绝在外,想要在短期内盈利,难度不小。
数据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塑料垃圾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废弃塑料袋外,还有占大比例的废弃塑料瓶。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售出100万个塑料瓶,一年下来总数可达到5000亿个,相当于每秒钟消费2万个塑料瓶。而这一数字到2021年预计还将增加20%。遗憾的是,目前仅有不到一半的废弃塑料瓶被回收利用,其中仅有7%被再生利用制造成新瓶子,而大多数瓶子的下场都是混在垃圾中被填埋或流入海洋。这就意味着废弃塑料瓶的增加速度远超回收利用的速率。
根据《科学进展》杂志2017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已生产了83亿吨塑料,重量相当于1.84万座位于迪拜的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5.6万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或5500万架巨型喷气式飞机。
在其中,63亿吨塑料彻底成为废弃物。只有9%的废弃塑料被回收,12%被焚烧,剩余的79%则会被深埋在垃圾填埋场或在自然环境中累积,有的被倒入海洋,成了一碗浓稠的“塑料汤汁”,容量几乎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小。按照目前生产趋势,研究人员推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大约120亿吨塑料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