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20日 星期日
8
笔会

索本与丁尼生的《鹰:残章》


    叶  扬

    源自古希腊古罗马的欧洲诗歌传统里,没有跟中国的绝句相对应的形式。英语诗歌里的  “箴铭诗”(epigram),源 自古希腊,本意为“镌刻”、“铭文”,虽然形式也非常短小,但是就内容而言,或语含讥刺,或用隽语警句,范围比绝句要狭窄得多。二十世纪初,英国汉学家翟理斯曾将绝句译作“四行的箴铭诗”,但是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中坚人物、《维多利亚女王传》的作者斯特雷奇在他评论翟理斯著作的文章里敏锐地指出,中国这种短小的诗体与箴铭诗在本质上截然不同。丁尼生的《鹰》这首小诗,是英语诗歌里最为短小的名篇之一,发表于1851年。有意思的是,丁尼生在题下又加了一个副标题“残章”(Fragment)。想来诗人对于自己这首小诗,也许觉得在诗史上没有先例,唯一差堪比拟的,就是古希腊诗人如萨福等所流传下来的断简残章。但是,熟悉中国诗歌传统的读者读这首诗,一点也不会感觉到有任何残缺、不完整的地方。我们的绝句,例如王摩诘的《辋川集》二十首,每一首,四行二十个字,都自成一个境界。细读丁尼生此诗,与老杜的五律《画鹰》或是李长吉的五绝《马诗二十三首》中的好几首两相对照,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相通之处。

    丁尼生此诗用的是英诗中普遍使用的抑扬格,但是不用最常见的五音步,改用四音步,一共上下两阙,每阙三行,每行都押尾韵,上下阕换韵一次,上阕每行七个单词,下阙每行六个单词。总共三十九个单词里,除了末行里的thunderbolt(“雷霆”、“霹雳”)是个三音节词以外,全部都是单音节或双音节,其间多用“头韵”,以爆破音和破擦音为主,语气沉着,短促有力。从内容上来看,此诗延续了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诗人对于自然的关注,集中描摹鹰及其环境,不挟带任何思考评论,却自有一种无形的张力。上阕用仰视的角度,写蓝天,写鹰的静态;下阙用俯瞰的角度,写大海,写鹰的动态。全诗写鹰、写自然背景,有如电影镜头,位置不断变换,有远有近,唯独第二阙首行写大海海面(“起皱的”、“匍匐”)完全用鹰的视角,好像是从鹰眼中居高临下地注视。前五行都用“赋”的手法,直接描写,第五行里,鹰尚在静态中仔细“观察”。第六行突然转折,用了“比”的手法,写鹰“如雷霆一般”从天而降(也许是发现了可能的猎物,但未明言),用了全诗唯一的一个明喻。

    英国画家索本(Archibald Thorburn,1860-1935)出生在苏格兰,父亲是专替维多利亚女王绘制小型肖像的画师。他先在苏格兰的艺术学校习艺,后来转学到了伦敦。廿五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他开始师从供职大英博物馆的德国画家沃尔夫(Joseph Wolf,1820-1899),专攻飞禽走兽,尤其是英国本土的各种禽鸟,大部分作品是水彩画。成名后,他的作品常在皇家学院展出。到了晚年,他作画时全用自然光、点油灯或是点蜡烛,坚持不用当时已经日渐普及的电灯。这幅水彩画,用笔精细,虽然没有明说是为丁尼生的诗作所画,但是画面上的鹰和背景,特别是悬崖下的大海海面,与诗中所描摹的情景,颇为相似。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