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2
要闻

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是记忆深处浓浓的年味儿,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腊八施粥”传递传统文化温情和深意


昨天,市民游客来到老城隍庙童涵春堂的腊八粥施粥点,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新春的喜庆气氛。 本报记者 袁婧摄
新年脚步日益临近,写春联、贴春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昨天,在2019“春艺盎然”春节文艺嘉年华系列暨第二届上海春联大会上,海上书坛名家共同挥毫,为社会各界写春联送祝福。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周渊

    “过了腊八就是年。”昨天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腊八节,上午9时不到,老城隍庙童涵春堂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流中既有每年都来的老朋友,也有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大家等待着一年一度的“腊八施粥”。喝过这碗寓意吉祥的腊八粥,意味着过年进入倒计时,迎春的喜庆气氛将日益浓厚。

    随后的2小时,有近2000位市民游客喝到了食材丰富、温情满满的腊八粥。一位连续九年都来领粥的老先生说,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是他记忆深处浓浓的年味儿,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上海,“腊八施粥”也是许多寺庙和社会公益组织的保留节目,比如玉佛禅寺今年推出了甜、咸两种口味的腊八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仲富兰表示,过去“腊八施粥”给穷人送去了温暖,如今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腊八施粥”更多的是借以感受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深意。

    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腊八施粥”

    童涵春堂的“腊八施粥”传统今年已是第15个年头了。它的腊八粥配伍中,有杏仁、淮山、莲子肉、薏仁、白果、赤豆、枸杞、茯苓等丰富食药材,寓意祈福康泰、来年平安高照。

    每年都在施粥现场的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药师陈黎静介绍,为了让更多市民都能喝上腊八粥,今年他们特地熬了六大锅。在选材方面也毫不含糊,工作人员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当天更是凌晨5时就开始熬粥。

    到老城隍庙喝一碗腊八粥,也是不少上海人过腊八节追求的“仪式感”。记者了解到,昨天早晨7时就有市民前来排队。

    在陈黎静看来,近年来最显著也最令人欣慰的变化,就是排队的市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面孔,也不乏外国朋友,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甜粥还是咸粥,不变的是数九寒冬里的温情

    不过,腊八粥里放什么好吃,吃什么养生,并不是时下过腊八节的重点。仲富兰表示,腊八粥食谱并没有标准,各地所用原料不同,口味也大不相同,腊八粥也有“甜党”“咸党”之争,但不变的是数九寒冬里一碗热粥所展现的温情。

    仲富兰告诉记者,从民俗学来说,腊八节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腊祭”,是我国先民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此外,“腊”也意味着逐疫迎春和辞旧迎新,蕴含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传统文化。

    时下,腊八节更像是一个温暖的节日。记者了解到,连日来,本市不少社区街道、公益组织都开展了向孤寡老人以及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送粥的活动,充满着温情与其乐融融的气氛。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