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宣晶
2012年7月,新文化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上海影视制作公司的 “第一股”。 “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只有练好内功,机遇才能真正转化为金子般的机会。”今天的杨震华回首这几年的创业路,这位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依旧雄心不减。
机遇总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的前身,只是一个发行音像制品的小公司,10来个人,几间办公室。正是凭着敢闯敢突破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杨震华的团队才抓住了政策的每一次红利,数次提速,进入发展壮大期。
跻身中国电视剧制作“第一阵营”
2004年,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成立,正赶上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杨震华们”勇立潮头,实现了许多“上海第一”“全国第一”。2005年,“新文化”等三家民营公司拿到电视剧拍摄甲种许可证,实现了上海影视零的突破。他们推出《徽娘宛心》等优秀影视作品,努力跻身中国电视剧制作的“第一阵营”。
开创历史的“飞跃”始于2012年7月,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的新文化,成为上海影视制作公司的“第一股”。杨震华至今忘不了“200个红戳”的故事:公司申请上市时,需要工商、税务等部门在一周内出具集团及子公司相关守法证明,加起来要盖200个章,来得及吗?没想到,在虹口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帮助下,仅用3天就提前完成。
公司上市,跨越了融资的“高山”,“新文化”驶入发展快车道。短短两年,公司推出一批高质量精品,电视剧《领袖》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一代枭雄》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全国十佳优秀作品等。《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先后出台,更提振了杨震华信心。“新文化”把握机遇,生产规模达到每年500-600集,业务从电视剧拓展到电影、综艺、网络剧等各个内容板块。集团还以股权投资并购等金融手段,涉足户外LED大屏和手机游戏等新兴领域。
打入国际影视制作前端市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杨震华立刻嗅到商机,“这是重塑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国际影都形象的好机会。”自贸区金融政策优势赋予上海文化与金融合作的环境优势,这和杨震华的“经验”不谋而合。很快,“新文化”决定与加拿大公司携手,共同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合作企业,打造国际化的影视产品,并借助外方团队的3D技术能力,撬动更多好莱坞一线项目的投资机会。
从入驻自贸区起步,“新文化”打入国际影视制作的前端市场,杨震华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2016年,“新文化”投资周星驰《美人鱼》,取得丰厚回报;2017年,集团收购周星驰旗下PDAL公司的股权。以此为契机,“新文化”与周星驰的众多优质IP捆绑在一起,共同开发《美人鱼》《西游》等影视剧。“新文化”跨出一大步,成为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2017年度,集团营业总收入12.3亿元,利润总额2.93亿元。◆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创新与传承交织交融,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2017年底,上海“文创50条”出台,有了新政的“滋润”,“新文化”发展又提速了。2018年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0月,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度入选“上海文化企业十强”。“上海定位国际金融中心,可以服务于影视行业的投融资配套;定位国际科创中心又可以通过 ‘产学研’融合,提升影视作品表现力。”杨震华说:“上海建成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可谓呼之欲出。”
最近,“新文化”出品的电视剧《激荡》在上海开机,获得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剧本资助,车墩影视基地也拿出刚建成的“南京西路老街区场景”供剧组拍摄……《激荡》以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上海草根在改革浪潮中激流勇进,成就自己的同时不忘奉献社会的故事。新年伊始,摆在杨震华案头的不仅有今年春节档的热门电影、周星驰的新作《新喜剧之王》,也有沪剧电影《雷雨》,创新与传承交织交融,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新文化”一路走来,成功并非偶然。与上海文化发展合流,与上海城市建设合拍,民营企业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齐成长。“新文化”正是上海数以万计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中的一员,而城市发展的大江大河汇集起千万条涓流,一路东去,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