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01日 星期二
7
国际

这场总统选举缘何波折重重


刚果(金)大选开锣,总统约瑟夫·卡比拉现身投票。
视觉中国

    祝鸣

    当前,世界各地的人们喜迎2019年新年,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时,位于非洲大陆腹地的刚果(金)却举国上下都处于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之中。这是因为该国大选在一波三折之后,最后就被拖延到了这新旧交替之时举行。在大选前,诸多舆论和分析人士就指出:无论此次刚果(金)大选的最终结果如何,大选后出现一定规模的骚乱乃至相当数量的流血冲突将不可避免。

    刚果(金)的大选历程为何如此波折重重?

    首先,从历史看,自1960年独立后,刚果(金)就没实现过和平的权力过渡,而无一不是伴随着暗杀、兵变等非正常手段。刚果(金)的开国总理卢蒙巴任职不到一年就被国内外势力勾结而推翻;其后执政32年的腐败独裁者蒙博托被国内外力量联合推翻,下台后病死国外;推翻了蒙博托的朗·卡比拉上台才四年,就离奇地被身边的保镖枪杀;其子约瑟夫·卡比拉继任总统,并分别在2006年和2011年的总统大选中胜出,一直任职至今。所以,刚果(金)通过选票来实现权力的和平顺利交接可谓迄今尚无任何成功先例可循,却满是失败的教训。

    其次,此次大选中朝野各派所推举的候选人都欠缺足够的全国性政治威望和权力基础,因此无论谁最后胜出都无法成为各方都较为信服的下届国家领导人。这是因为获得独立后,由于族群认同超越国家认同,刚果(金)仍保持着“有社会而无国家”的状态。刚果(金)境内的254个族群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意识。面对难以化解的结构性问题,刚果(金)尝试以多党政治化解族群矛盾,整合国家。2005年,刚果(金)通过了以政治自由化为基础的宪法,目前在内政部获得注册认可的政党已达400多个。但这些政党多为地方性、民族性政党,鲜有全国性政党。

    去年8月,刚果(金)现政府宣布曾担任前副总理兼内政和安全部长的拉马扎尼为执政联盟的总统候选人。有分析指出,拉马扎尼由于有政府资源背书,和处于一盘散沙的反对党相比,相对赢面较大。但也有人担忧:他实际上不是执政联盟的实力人物,一旦当选,很可能成为前总统约瑟夫·卡比拉的傀儡。对这一“换汤不换药”的局面,反对派肯定不会感到满意。

    最后,此次大选使用的国外选举设备很可能成为落败一方指责大选舞弊、借以闹事的导火索。刚果(金)的独立选举委员会指出:电子设备投票可简化和降低选举成本,将选举材料从16000吨减少到8999吨,将选举费用从5.54亿美元减少到4.32亿美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选民能按时顺利投票,使用这种创新科技是唯一的办法,否则仍需等待数月才能选举。但自选举委员会提议采用电子投票系统以来,全球各地及刚果(金)内部各社会组织就开始反对,认为存在舞弊可能,这是对该国民主进程的逼退。美国也表态将不会支持使用在刚果(金)从未测试过的电子投票系统,而建议采用传统的纸本投票审计系统。

    刚果(金)的森林、水利和矿产等资源极其丰富,却是一个典型的遭受“资源诅咒”的非洲穷国。以美元汇率计算,该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400多美元,仅相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该国处于全球贫困线(每天收入不足1.9美元)以下的人口占全国人口超过70%。当前非洲大陆正在稳步崛起之时,刚果(金)困于国家上层建筑的低效运行而无法发挥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可预计的是,此次大选也难以成为该国一举克服其长期存在且根深蒂固的发展痼疾的转机,刚果(金)的发展之路仍将坎坷。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地区合作室主任)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