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DS7
文汇读书周报;新阅读

学界的亲历者和观察者


《忆旧琐记——当年学术理论界的那些人和事》郑文林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二○一八年六月版

    ■紫凤

    郑文林先生曾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最近,他把一系列回忆性散文结集成《忆旧琐记——当年学术理论界的那些人和事》一书出版。朴素无华的书名,为读者奉上的,却是一位学者、出版家丰富厚重的人生思考,以及真诚深刻的历史反思。作者的文笔是平实从容的,但所回忆的人事却绝不止于平凡琐碎,相反,书中所记叙的人物中,颇有一些令世人高山仰止的学者或曾权倾一时的政治人物,其举止言行,都可能在历史上留下或浓或浅的痕迹。

    郑文林的人生经历几乎主要都是围绕着学术理论界展开。他1956年成为了人大哲学系的首届本科生,1960年初,留校参与创建我国高校第一个伦理学教研室。在这里,他接触了冯友兰等大师级学者,也在哲学家何思敬、吴江,教育家张腾霄,伦理学家罗国杰的领导下工作过。

    在他之后的研究伦理学的生涯中,又接触了许多学术理论界的人物,如周扬、汝信、邢贲思、王春元等人,也见过邓力群等《红旗》理论家。在他奉命调入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后,又接触过院长陈伯达,副院长胡乔木、胡绳,以及丁伟志、王忍之、马仲扬、李洪林等重要学者。改革开放后,郑文林到新组建的中宣部理论局工作,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理论界的许多事件和斗争。“这一时期经历的‘旧事’,经常在我脑中‘忆旧’、思考和反省”。

    1985年,郑文林调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工作。这段时间,他接触季羡林、钱锺书、杨绛、罗尔纲、任继愈、张中行等学术大师级人物,“他们给了我工作上许多帮助,他们的为学、为人,都是我的榜样。”在社科出版社,他策划组织了多部有一定影响的书稿;同时也遇到了几起出版风波,这些在书中也有涉及。

    郑文林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学术理论工作者和学术出版工作者,但因缘际会,一生中经历了这么多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理论界和学术出版界的人事,亦是幸事。作者在忆旧事、写旧事时,也自觉遵循写史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对所写的人和事,不虚美、不掩过,一切依当时的实际情况为圭臬,努力做到“史以信传”。

    风雨沧桑,历史沉浮,当年的波折和争论早已平息,但作为我国学术理论界和出版界这几十年历程的亲历者,作者的心头却长年回荡着历史的声音。这本书,与其说是他的个人回忆散文集,不如说,它同时也是一本视角独特的学术理论界和出版界的重要史料。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