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
医学是关于人类健康的一门科学,不仅包括医师对病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这一科学、理性的一面,还包括医学人文、感情的一面。
我记得刚回国时,我们科室每年做80多例心脏介入手术,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5000多例。
技术在不断进步,病床成倍增加,病人越看越多,冠心病死亡率却直线上升。所以我一直在想:要提高公众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危险因素的控制意识。所谓“上医治未病”,在我看来,医院治病是在“下游”,而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医学应该走到“上游”。因为面对疾病最好的办法永远是防病而不是治病。因此,我一直都在思考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传播。尤其如今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伪科普”的现象,曾经有位同行向我诉苦,自己的父亲宁愿相信广告里的保健品、偏方,也不愿听取他这个医生的专业建议。在清晨时分打开电视,往往能看到“专家们”大力鼓吹着“某某神药”能包治百病,更让人觉得医学科普任重而道远。如何通过政府、媒体、社会的力量,让科学健康的防病措施和生活方式普及开来、惠及每一位民众,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之一。
我们虽然目前缺乏科普,但不能让伪科普“补位”,什么时候大家愿意来听专业医生说话,而不是诉诸偏方,这个目标就进了一大步。为此,我作为政协委员也曾多次提交疾病预防相关的提案,并长期呼吁在国家层面更大范围地扩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选与干预的广度、深度。同给医学生们上课相比,科普的性质完全不一样,医学本身较为难懂,对于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大众来说,必须要使用通俗的、老百姓自己的语言,以便达到让全部受众都能够听懂的目标。因此,如何挖掘大众对医学知识的兴趣点,并以通俗易懂方式准确地传递医学知识,需要既有专业医学背景又有媒体传播经验的人深入探索,崔松就是同时具备了这两点的一位。
初见崔松是在2000年,当时他来我们导管室进修,话不多,很认真,当时也没注意到他。作为助手,除了上台帮助主刀完成手术,还要拔鞘管、压迫止血。病人手术时间长了,要小便了,也要及时处理。三个月后,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他是上海教育电视台《健康热线》节目的主持人,想邀请我做节目,我才发现他有些深藏不露。后来医务界的很多庆典、活动,我也会邀请他一起来参加,主持起来很是幽默风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医学科普的宣传,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本职工作,同时专业能力越来越强,也从刚来进修时的小医师成长为现在的主任医师了。后来我们上海的“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请他做大会开幕式的主持人;去年上海医学会百年纪念,还专门请他作为一个讲述者拍了纪念短片。
崔松做科普已经十几年了,将传播、普及医学知识作为使命,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等均有涉及,其系统、清晰、有条理的专业知识加之独有的语言特色,大大提高了受众对靠谱医学知识的接受度。他所讲授的医学知识包括医学基础、疾病诊治、养生防病等。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授内容必是有证据、有出处,做到真正的权威性,同时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及趣味性,这些特点使他成为最适合做医学科普的人选之一。《医声相伴:崔松话养生》这本书来自他的科普音频,均为其原创,经过文字整理,深入浅出,纳入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日常保健及中医养生等内容,称得上是一本具备“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功能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