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2
视点;综合

长三角全国人大代表联合视察太湖水环境治理


    本报讯(记者祝越)为期三天的长三角三省一市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主题视察调研昨天落下帷幕,这是长三角区域全国人大代表首次进行联合视察,代表们在无锡、苏州、嘉兴、湖州等地了解太湖水环境的治理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代表们在现场“打捞”太湖水,检测氨氮、总磷等多项指标,结果显示,当天的太湖水质为Ⅳ类。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常务副所长刘锐现场报出一组数据,2017年太湖总体水质为Ⅴ类,与2007年相比,氨氮下降71.8%,总氮下降31.9%,但仍有发生较大面积蓝藻的可能性。

    “太湖病了”的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全国人大代表王建宇表示,要严防污染转移扩散,要创新引领区域联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改造提升沿湖化工产业作为重中之重。

    太浦河西起东太湖,横穿苏浙沪,东至黄浦江,全长57.6公里,是太湖流域骨干性河道,承担着流域防洪和向下游地区供水的任务。随着担负上海西南五区约700万人口供水任务的太浦河金泽水源地的建成,对保障太浦河供水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数据,太浦河水质总体较好,保持在Ⅱ至Ⅲ类。

    目前,太湖局加密了太浦河沿线的水质监测,探索太浦河水源地供水调度及突发水污染事件太湖水量应急调度,建立并完善太浦河水质预警联动机制。

    未来,太湖局将加强源头污染防控和减排,协调地区、行业间的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续的流域性工程已列入规划,将来这将是一条从太湖通往上海的生态走廊。全国人大代表寿子琪建议,在长三角合作办牵头协调下,完善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确保水源地供水安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