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2
视点;综合

生活是创作第一准则


    《春天的马拉松》导演 夏晓昀

  真生活是创作的第一准则。

    影片中村民人手一本的“36条”,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这些覆盖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村务权力的规范和制度,虽然表述严谨,但对于电影来说却是枯燥的,其中没有故事冲突,更没有人物和情感。

    一开始我的创作有些茫然。但在与编剧张忌老师碰面的第一天,我们聊了很多,我还看到了他的小说。在看到小说的一瞬间,他对故事里的小人物的娓娓道来,他生活流的阐释方法,让我看到了一个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我们的创作观念非常一致,那就是如果一部电影有很多种进入方法,那么,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应该是我们所倚重的第一准则。

    我们开始从生活里找素材。记得宁海差不多有18个镇,我和张忌老师一起跑了15个镇。

    我们看到了电影故事里将钢筋材料以次充好的原型,也看到了烂泥路做路面硬化工程的原型。我们想办法在电影中,尽量做小切口的事,写真实鲜活的人,要实实在在才能丰满形象。

    小,在于方春天的村长工作里有很多都是日常琐事。同时,他也不能满口空话,做什么事都假大空,他应该是个充满人情味的年轻人。比如塑造人,他会替方婶和她女儿解开心结,也会替护林员的孙子找回他母亲。这些其实都是村长的分外的事。但是正因为有了这多侧面描写,就使得方春天这个人物丰满起来。

    为了呈现这种真实生活的状态,我们的演员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杨昆老师在进剧组正式开拍前,晒了好多天的太阳。因为她觉得自己的肤色距离方婶这一角色还比较遥远,要晒黑一点。再比如扮演方春天的张铎,他在影片里有很多次在山路上奔跑,电影里呈现的也许只有几个镜头,但他的每一次奔跑都是真实的。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