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2
要闻

激发传统戏曲在现代电影场域传播力


    黄启哲

    上海出品的戏曲电影又一次走上海外电影节的红毯。这一次,昆剧电影《景阳钟》赢得著名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的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注目礼。这是国际观众对中国戏曲的情有独钟,更是世界影坛在电影美学范畴对这种中国所特有电影类型最新创作的肯定。

    从《铁冠图》一出濒临失传的“冷戏”,到昆大班老艺术家坚守舞台,将 《撞钟》《分宫》等经典折子戏传承下来,再到以当代视角重新开掘故事内涵,最后由中生代赋予其全新的舞台生命,舞台上的《景阳钟》赢下国内几乎所有重要奖项的“大满贯”。《景阳钟》是当代戏曲人、电影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而与之并肩的,是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廉吏于成龙》、越剧《西厢记》《双飞翼》、沪剧 《雷雨》《挑山女人》等在电影上的接连探索。真幸运,大银幕不仅留下了老艺术家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躬身垂范,也刻印了中生代从唱腔到表演日臻纯熟的盛年光景;很欣慰,从舞台到银幕的转化,戏曲电影也不只是作为传承研究经典剧目、流派艺术的影像资料,也是对当下舞台优秀原创新编作品、中青年人才的再一次磨砺;更难得,戏曲电影不再收束在戏曲库房的高阁,还有机会像商业电影一样在院线上映,参展国际一线电影节。

    上海戏曲电影越拍越多,越拍越好,越传越广,其背后是传统戏曲迎来前所未有繁荣发展的机遇,是上海这座戏曲大码头对各剧种的强大吸附力,是几代戏曲人耐住寒冬,接力传承得以守住剧目流派丰沛家底的结果,也是当代文艺人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美育精神与当代生活相联系、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真正让戏曲“活态传承”的表现。

    《景阳钟》收获的十月,也预示着上海戏曲电影迎来新的征程——何日让戏曲电影真正走向大众、走向市场,重现越剧电影《红楼梦》万人空巷的盛景;何日让戏曲电影的美学探索启发更多电影人,重现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影响整个香港电影工业,甚至助其牢牢锁定整个东南亚市场的光辉;何日让戏曲电影成为戏曲必不可少的传播路径,成为影坛不可忽视的 “类型电影”,进而成为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精神标识……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