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11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主题更突出,内容愈加丰满


    李向阳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迎来自己的第20个庆典,真心为它点赞。办一届两届容易,20届了,足以体现出它的成熟和质感,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个城市的节日和品牌。

    作为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展览从来都是精彩纷呈、别开生面;而不同于往届的是,本届艺术节主办方在展览项目的申报遴选中,严格了评审机制,抬高了入围门槛,从而使展览板块的主题更加突出、样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满、品质更加精致。

    总体上看,这些展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借改革开放40周年的契机,回望我们走过的风雨历程,讴歌党领导下的各项建设取得的丰功伟绩。由艺术节中心和中华艺术宫联合策划的 “风生水起逐浪高”,集合了上海几家国有美术机构及苏浙皖三省美术馆的收藏,通过刘海粟、俞云阶、吴冠中等几代艺术家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春华秋实——改革开放40年上海舞台艺术说明书展”,则以小方寸见大舞台,借助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传递和现场互动的形式,再现了40年来舞台艺术的辉煌。“上海 上海:‘亦师亦友’第八届海上画家联展”来自一批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要以上海这座城市为母题,反映伟大时代的历史变迁。

    笔墨当随时代,时代造就笔墨。在回望来路的同时,也有展览把目光聚焦到艺术本体。是改革开放,为艺术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春天。“水墨感念艺术大展”以改革开放40年为路径,筛选了40位有代表性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对水墨概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而上海宝龙美术馆的“艺术史:40×40—— 从四十位艺术家看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则邀请了4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共同勾画一部从1978年至今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以期唤起众人对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另一类展览将视线投向了国际前沿和明星巨匠,为本届艺术节增添了不少色彩。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咖”都是第一次来上海办个展。“辛迪·舍曼个展”带来了殿堂级美国摄影师辛迪·舍曼各个时期的百余件代表作,虽然她参加过2000上海双年展,但如此规模的个展来到中国还是第一次。她曾在世界各地的著名美术馆办展,其中包括美国当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和英国伦敦的蛇形画廊。阿根廷观念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的大型个展“虚.构”也是第一次来到上海,30多件代表作涵盖了互动装置、影像装置、摄影等样式。他参加过诸多国际大展,包括惠特尼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著名美籍华人艺术家沈伟拥有编舞家、视觉艺术家、导演等诸多头衔,因其一直以来极具开创性的跨文化和跨媒介创作,得到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将为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览板块拉开精彩的序幕。

    此外,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的“静安国际雕塑展”,今年也有许多亮点。国际知名艺术家欧文·沃姆、约瑟夫·克里班斯基、马库斯·吕佩茨等,都在“城市无界”的主题下送作品参展。享誉博览界的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这次推出了全新的策展单元,由威尼斯双年展策展委员会成员Cesar Garcia先生担任策展,环顾泛太平洋地区新兴的画廊、艺术家及作品,在中国艺术市场的语境下探索当代艺术的脉络。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