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11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再一次,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成为重要艺术作品的集结地

这些国际知名艺术家,将中国首展献给了上海


莱安德罗·埃利希2005年的作品《楼梯》,是此次“虚.构”展展品。这是一个具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艺术家,善于利用错觉和幻象来动摇人们日常生活经验里的常识,从而创造出令人遐想的视觉迷宫。(摄影:叶大伟)
辛迪·舍曼1980年的摄影作品,即将出现在“辛迪·舍曼个展”上。辛迪·舍曼,这位殿堂级美国摄影师,以扮演性的自拍照反映西方社会不同年代典型女性形象而著称。此次她的首个中国个展共汇集百余件作品,涵盖其整个创作生涯各时期的代表作,其中的九件为艺术家2018年全新之作。
◆“沈伟:未知的探索”展览现场(摄影:叶辰亮)
◆陈维邦油画《石库门的变迁》
(局部),“上海 上海: ‘亦师亦友’
第八届海上画家联展”展品
吴冠中国画《狮子林》,“风生水起逐浪高——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展”展品

    本报记者 李婷

    阿根廷知名“错觉”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来了,殿堂级美国摄影师辛迪·舍曼的首个中国个展也要来了……再一次,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成为重要艺术作品的首展地和集结地。

    在今年艺术节的十个展览项目中,多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将中国首展献给了上海,以生动的画面呈现艺术的多样化表达。而一系列以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的展览,犹如一扇扇穿越时间的窗口,为人们重新打开了往昔的岁月。

    国际知名艺术家中国首展,带来多样化艺术表达

    昊美术馆的“虚.构”,是阿根廷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的中国首次个展。这是一个具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艺术家,善于利用错觉和幻象来动摇人们日常生活经验里的常识,从而创造出令人遐想的视觉迷宫。比如,他的标志性作品《楼梯》,将螺旋形楼梯旋转90度横放在地上,使得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因为变换了角度成为另外一个被完全剥离了功能的奇异空间。本次展览中,艺术家特别呈现了一件跟上海有关的互动性装置作品 “建筑——上海钟楼(悬浮时间)”。该作品选取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钟楼”作为主体创作元素,用巨型镜面反射出观众与钟楼建筑的虚拟互动。

    多数国人知道沈伟是在2008年。长居纽约的他受张艺谋、蔡国强力邀,加入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创作团队。八分钟的《画卷》将中国水墨的意境融入黑衣舞者的舞姿,勾画出笔意连绵的山水卷轴,惊艳了世界。然而,如果把沈伟仅仅看作是一位编舞家,未免太过狭隘。比如,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沈伟:未知的探索》,沈伟就将舞动的能量带到了画布上。这是沈伟在内地的首个艺术展,呈现了其创作生涯中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绘画、装置、影像、多媒体装置、设计作品以及理论文献,是对艺术家创作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梳理,既让人们看到他如何突破自我将对“未知”的思考融入作品,也开启对于舞蹈及视觉艺术两者之间关系的深度思考。

    如果要盘点当今艺术和文化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辛迪·舍曼将毫无意外进入名单。这位殿堂级美国摄影师,以扮演性的自拍照反映西方社会不同年代典型女性形象而著称。早在199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便以100万美元的天价收购了辛迪·舍曼的代表作——《无题电影剧照》系列的所有黑白照片。2011年,《无题96号》更是以389.05万美元的价格,创造了当时单幅摄影作品交易的最高纪录。她曾在世界各地的著名美术馆中举办过个展,其中包括美国当代艺术博物馆、英国伦敦的蛇形画廊等。11月 7日,她的首个中国个展将登陆复星艺术中心,参展的百余件作品涵盖其整个创作生涯各时期的代表作,其中的九件为艺术家2018年全新之作。为了让它们得到更好的呈现,主办方特别在二楼展厅制作了两幅作品墙纸,让观众得以沉浸其中近距离欣赏。展览还将设置互动环节,让观众亲身尝试创作。

    主题展,多维度呈现改革开放40年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携手中华艺术宫策划了两大主题展。其中,“风生水起逐浪高——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展”,将展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的美术家作品,涵盖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等多种类型。

    参展作品中,《香山红叶》是当时已经84岁高龄的刘海粟爬上北京香山的“鬼见愁”,坐在凉亭中完成的油画写生作品。俞云阶的《焕发青春——巴金像》是在巴金家画的,画中巴金手持文稿,笑脸对着观众,非常阳光。俞云阶的“三画巴金”更是一时传为佳话,被巴金写进了《随想录》中。俞云阶本人曾表示:“我三画巴金,是想要表现巴金焕发青春的一个精神面貌。这是我的社会责任。”此次亮相的吴冠中《狮子林》则是艺术家生前捐赠给上海美术馆的。2008年,吴冠中一口气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了66件代表作,包括《鲁迅故乡》等 30件油画、《狮子林》等36件彩墨画,涵盖自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的不同创作时期。这是吴冠中毕生历次捐赠中数量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具有系统的一次。吴冠中出生于江苏,求学于浙江,并留学法国,最后又将他毕生诸多代表作捐赠给上海,可以说他的艺术人生与长三角息息相关。此外,陈家泠、冯远、许江、吴为山、范迪安等诸多名家,也将用画笔呈现时代的变迁。

    同样将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水墨感念艺术大展”,则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对当代中国水墨领域新探索和新成果的一次系统梳理。展览筛选国内外近40位当代水墨领域有建树、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突破了水墨画着重纸本和墨的传统,继而与多媒体、装置等结合,为人们呈现水墨在新时代的多样化表达。

    将于11月9日亮相上海宝龙美术馆的“艺术史:40×40”,则将通过 40位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勾勒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轨迹。该展览将把艺术家的过往与如今的工作生活进行对比呈现,这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在唤起观众对过去、当下和未来艺术发展的思考。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舞台艺术也沐浴着春风。40年来,上海舞台艺术工作者锐意创新,创演了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时代新剧。即将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幕的 “春华秋实——改革开放40年上海舞台艺术说明书展”,将以实物的形式再现40年上海舞台艺术的发展轨迹和丰硕成果。展览将主要聚焦1978年以来40年的上海优秀经典剧 (节)目,通过当代艺术的展现形式,系统总结和展示上海文艺舞台各个剧种和代表人物40年来在剧目创作、舞台演出、出访交流等各个方面的成绩。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