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7
教科卫;广告

人工智能学科布局需小中大学一贯制


在市西中学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里,学生们对人脸识别体验系统产生浓厚兴趣。 薛彦婷摄

    ■本报记者 张鹏 朱颖婕

    去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今年4月,全球第一本面向高中的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面世,全国40所中学成为首批 “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试点人工智能课程。

    对此,不少专业学者认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AI教育的时机已到。然而,何为“学习起点”争论不一。

    其实,高中生学习AI知识,“零起点”并非理想状态。市西中学科技总辅导员、AI课程教师钱晋表示,AI教育涉及编程、高等数学、概率论等相关内容,这些都超越了高中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中生初遇AI,往往 “一头雾水”。《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印证了这一事实:它几乎舍弃了所有复杂数学推演的相关内容,仅仅展示了数学计算的结果,同时大量使用定性的语言解释原理。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打下编程等相关知识的基础,对于高中阶段AI课程的学习大有裨益。所以,AI课程的布局恐怕要从小学阶段从长计议。钱晋举例说,以《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为例,大多数高中生会觉得教材部分谈及AI理论的知识有些艰深,难以理解,而教材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使用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教材内容过于简单。

    这给AI教育提出了新问题——该学科的布局恐怕要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进行一贯制的思考。比如,小学期间掌握编程等基础知识,高中期间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到了大学,才是学生们真正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在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看来,人工智能是一个值得青少年儿童学习的领域,而且“早接触有早接触的好处”,因为它会引导孩子们进行多种途径的探究,但是“AI进课堂”的关键在于是否采用了各个学段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内容。比如,对小学生来说,就要用趣味性增加可学性。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