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晶卉
就在几天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通报会,三季度已完成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重点区域2000多台在用特种设备的保证性检验,这只是其服务保障进口博览会工作的一部分。市质监局局长黄小路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市质监部门的工作涵盖进口博览会展前、展中、展后各个阶段,不仅安全保障在加码,制度创新也在加速,一些优秀案例、经验做法将落纸成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标准”。
“问题设备”进口博览会期间停用
记者:市质监局在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中承担了哪些工作?
黄小路:市质监局在进口博览会筹备保障的工作主要抓几个重点。在安全板块,我们要保障场内场外的电梯、锅炉、起重器械等特种设备在展会期间安全运行;在场馆改建过程中,我们承担产品质量保障任务,制定限量标准,做好展会前的“把关人”;在“展品变商品”过程中,我们要做好3C强制认证工作,目前已协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梳理并建立展销产品的货物类别清单,组建了专家队伍。
记者:保障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核心区域的特种设备安全,市质监局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
黄小路:9月底前是备战阶段,截至9月20日,市质监局已完成进口博览会核心区域2321台/套在用特种设备的保障性检验和监督检验工作,全市共出动6000多人次检查特种设备,其中核心区域出动3000多人次。
从10月开始,我们已进入临战阶段。各个区将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回头看,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对于一时无法整改的设备,进口博览会期间将停用。市质监局将开展督促检查,确认特种设备完好、管理完善。对于一批新增加的重点宾馆,将确保在10月20日前完成保障检验。
从11月1日到12日,我们将转入实战阶段,派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安全巡查,做好应急响应。
对“展品变商品”做特殊检测处理
记者:大量展品正漂洋过海而来,如果“展品变商品”,会涉及3C强制认证,我们有哪些准备和制度创新?
黄小路:我们已经会同进口博览局对相关问题做了梳理,“展品变商品”主要会涉及汽车、家电、玩具、灯具等品类。我们针对不同产品开展分类指导服务,对于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口汽车产品,办理汽车产品单车认证手续;对于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口相关产品,办理特殊检测处理程序。
目前,我们已制定“小批量产品特殊检测处理程序”,对于临时性提出销售意向的未获证产品,建立快速响应保障机制,形成认证绿色通道,检测机构也将提供简化安全评估方案和检测方法,进一步压缩时间。
形成有上海特色的一系列服务标准
记者:上述新模式、新做法,未来是否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黄小路:围绕进口博览会,我们已制定多个地方标准。比如,在绿色布展标准方面,我们制定了上海市地方标准《绿色展览会运营导则》,不日即将发布。这一标准对照国际先进经验,此次将全面用于进口博览会的服务保障,做到边使用边修正。在验证效果的基础上,这套“上海标准”未来将适用于所有大型专业展览会,助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与团市委共同制定了 《志愿者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管理规范》的标准草案,预计将在进口博览会之后发布。这份地方标准将立足世博会、进口博览会的先进志愿者服务经验,通过标准的形式把成功做法固化下来。我们还将发布 《监护型救护车配置规范》 《食品和使用农产品信息追溯》等一批地方标准。
此外,为了提高长三角地区会议服务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已制定全国第一个有英文版的地方标准。我们希望抓住筹办、服务保障进口博览会的契机,形成一系列具有上海特色的服务标准,为全力打响 “上海服务”品牌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