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9月17日 星期一
8
专题

公益伙伴月:一场全城流动的公益盛宴


1
2
3
4

    当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山民结束一天的辛劳回到家中洗漱时,他并不知道,两千多公里之遥的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内,有人刚刚从一台自助公益咖啡机里购买了一杯香浓咖啡,而这杯咖啡,与他每天所用的水息息相关。

    2018年1月,由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联接侨界资源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的“自然能提水”精准扶贫项目正式在遵义启动,位于上海公益新天地园4号楼4楼的这台公益咖啡机,以10元的公益价出售咖啡,每卖出一杯,便有2元善款被捐赠到“自然能提水”项目,帮助遵义的山区居民解决由于结构性缺水问题而导致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困难。

    因为这样一台咖啡机,入驻在公益新天地园内的公益人与贵州遵义的山区居民从素昧平生的路人变成了“伙伴”。而在整个九月,上海还会有更多个人或者企事业单位以“公益”之名结为“伙伴”。

    这正是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将九月倾力打造为 “公益伙伴月”的用意和期许。

    从公益伙伴日到公益伙伴月

    “公益伙伴月”的前身是为期三天的 “公益伙伴日”。这一品牌诞生于2011年,一年一度,延续至今。伙伴日的初衷,是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爱心人士等 “伙伴”汇聚一堂,通过公益慈善项目展示、联合劝募、高峰论坛、公益招投标、公益沙龙、公益市集等一系列活动,促成和巩固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最初的公益伙伴日通常为期三天,市民政局希望将每年的这三天打造成触发社会公益热情的 “节点”。但自从首届公益伙伴日 “上线”以来,上海城市的公益热情就呈现 “超额”之势,三天时间不足以承载越来越丰富的活动,更无法让越发庞大的  “伙伴”队伍尽兴。

    于是有了公益伙伴日的 “扩容”。空间上,伙伴日活动向着城市各个角落延伸,市民政局提出 “公益四进”概念,除了主会场外,还要将伙伴日活动送进社区、园区、校区、商区,形成覆盖全城的公益网络。时间上,伙伴日从去年开始升级为 9月的 “公益伙伴月”——9月是属于公益的月份,2016年 9月 1日实施的《慈善法》规定每年 9月 5日为中华慈善日,很多社会力量也喜欢在9月举办大型公益活动,比如腾讯的“99公益日”。

    市民政局、市社团局认为,公益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如果一座城市能因公益文化、公益力量而吸引人们近悦远来,吸引人们留下来生活、创业、发展,那公益便能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公益伙伴月能够推动公益的大众化,让公益跳出“公益圈”,成为更多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我们倡导“不忘初心,为爱前行”

    作为上海市民政局、市社团局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公益伙伴日在年复一年的打磨中形成了独有品牌,受到社会各界日益增多的关注。今年的公益伙伴月吸引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上千家公益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参加,预计将有20多万人次的专业观众和普通市民参观,但是参与协助各项活动的志愿者就达到2000多人次。

    今年公益伙伴月的主题是“不忘初心,为爱前行”,言辞朴实,传达的理念既可以浅斟,也值得深思。市民政局认为,公益人的初心无非“自愿、无偿”,希望所有公益人始于初心、终于初心,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前行。

    公益伙伴月由一场链接起新天地一大会址与公益新天地园的  “公益快闪”奏响首个音符,以“中华慈善日”系列活动为开幕,以“公益伙伴日”为核心,最终将在九月底的“公益盛典”上隆重闭幕。全市16个区一起行动,数百场公益活动、数百家公益机构将“公益”送到社区居民的家门口。一座“公益之城”就在这个当下,在每个人的眼前跃动。

    每年公益伙伴日都会举行不少论坛、沙龙活动,今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场聚焦社会组织与精准扶贫的高峰论坛——精准扶贫是当下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上海的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社会组织独有的角色和定位,能够与行政资源主导的对口支援工作取长补短,打好“配合”。市民政局排摸发现,沪上社会组织参与的对口支援服务项目,涉及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扶贫方式则涵盖教育、卫生、产业等方方面面,不同定位的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合作,比如基金会出资,民非、社团等等负责策划、执行等。高峰论坛将关注政府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导向和意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心得、收获以及困难。

    公益伙伴月的 “玩法”值得 “开发”

    截至2018年6月底,全上海共有社会组织15716家,其中包括261家慈善组织,4936家社区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达到34.89万人。全市社会组织接受社会捐赠55.57亿元,全市共有3240个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点,165家各类慈善超市,362.3万名注册志愿者,2243家公益基地。

    公益伙伴月是沪上社会组织的节日,更是普通市民的嘉年华。公益伙伴月的 “玩法”太多,需要每个人用心“开发”。

    市民政局介绍,根据活动方案,上海公益新天地园作为主场,相比往年将更偏向于专业观众。园区内将开展20多场沙龙,既包括经验分享、瓶颈探讨,还有社会组织日常运行的实务探讨,如法务知识、财务知识等等,重在帮助专业机构解决  “成长的烦恼”。伙伴月期间还会有一些小型论坛,聚焦社会组织如何实行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如何引导制定行业标准等专业话题,以提升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不过,前往园区的普通观众也不会失望,诸如  “公益大闯关”等游戏还是值得体验一把。

    而在园区之外,公益伙伴月的活动完全面向普通观众。各区、街镇乃至社区都有值得参与的活动,比如公益骑行、公益朗读等等。总而言之,公益伙伴月希望成为全城流动的一场公益盛宴,让大家了解公益、相信公益并不神秘,并积极参与公益、乐在公益。

    图 1-图 4:诞生于 2011年的公益伙伴日如今全面升级成公益伙伴月,今年公益伙伴月的主题是 “不忘初心,为爱前行”。

    本版摄影 本报资料照片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