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16日 星期四
4
社会建设

十载探索,拓成一片优质公益土壤


    ■本报记者 王嘉旖

    今年,南京西路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简称 “南西社联会”)已迈入第十个年头。自成立之初起,南西社联会就对自己的组织定位有着清晰认识——是承担枢纽责任的社会组织,是 “社会组织的组织”。在过去的十年里,南西社联会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摸索出符合本土社区资源禀赋的发展之路。如今,它已是一个运作规范、机制成熟的社联会,拥有47家会员单位。

    吸纳优秀社会组织反哺社区

    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创新工作方法,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南西社联会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南西社联会通过党建引领凝聚社会组织,现有基层党组织5个,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则通过项目服务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两者既独立运作又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社会组织成长,助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了具有南西特色的 “双轮驱动”工作模式。

    在组织架构上,南西社联会充分吸纳优秀社会力量,由静安区福民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担任法人和会长,一位街道党群工作者担任常务副会长,还有一位专职秘书长。

    在日常工作中,南西社联会独立运作,街道只是起到监督的作用,给予南西社联会充分的自主权,助力其生长和成熟。

    而若要询问南西社联会的 “成功秘笈”,那么 “三联”工作机制必是其中一项。目前,南西社联会已连续六年承接了街道的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和人员拓展服务项目,以 “党建引领、项目凝聚”为切入点,形成 “联合、联谊、联动”的 “三联”工作机制,团结凝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在此过程中,一大批有资源、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涌现出来,加入到社区治理的热潮之中。

    近年来,许多社会组织在社区中成长,同时也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反哺社区,从而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一股有生力量。以福民法律服务中心为例,该服务中心借助其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的各类纠纷和调解工作。据统计,福民法律服务中心全年平均接待居民2000余人次,调解疑难纠纷80余起,指导居委会成功调解纠纷900余起。

    “梯型”计划缓解人才难题

    将这些优质社会组织吸纳进来仅仅是第一步,如何最大限度地释放这些社会组织的潜能,让其充分参与社区治理?为此,南西社联会通过 “共同行动”工作联盟,充分发挥会员单位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根据青年的自身特点,南西社联会开展了新春联谊、户外踏青、学习参访等一系列特色活动。通过这些定期举办的暖心活动,南西社联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得以大大提升。同时,在项目的承接上,南西社联会也鼓励会员单位积极参与。例如,公益伙伴日活动就得到了20家会员单位的踊跃参与。通过一系列项目和活动,南西社联会成功凝聚起了一批社会组织中的骨干力量,也使各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不少人看来,南西社联会就像一块磁铁,将会员单位牢牢吸在了一起。

    对于不少社会组织而言,如何留住优秀人才始终是个困惑点。特别是对于许多刚刚起步的社会组织而言,他们无法提供优厚的条件来吸引更多优秀社区治理人才。对此,南西社联会通过 “梯型”培育计划,形成新进员工培训、主要工作人员培育、领军人物挖掘的三级阶梯,不断做深做细人才培育和拓展服务。不仅如此,南西社联会还通过走访调研,全面准确掌握了社会组织的人员结构、党建情况和运转现状,建立和完善台账资料,并根据会员单位的发展程度,针对性地开展扶持和指导,有效推动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联动。

    据悉,南西社联会将进一步以党建引领辖区内的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的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加强资源整合,引进专家力量,孵化本土社区内的社会组织,营造社区公益生态。此外,南西社联会还将在基础条件、内部治理、业务活动与诚信建设、社会影响等方面不断 “修炼内功”,努力将自身打造成更适宜社会组织育苗成长的优质公益土壤。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