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
4
教科卫;专版

教育部发布《珠峰计划》,确定“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到本世纪中叶培养出科学大师


    本报讯 (首席记者樊丽萍)备受国内高教界关注的 《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日前由教育部正式发布。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引领,《珠峰计划》提出四大“核心任务”,即组建世界一流创新大团队、建设世界领先科研大平台、培育抢占制高点科技大项目、持续产出引领性原创大成果。

    根据《珠峰计划》,将在高等学校布局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以前沿科学问题为牵引,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中心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团队,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教育部结合“双一流”建设学科培育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索多种建设模式。根据培育效果,择优推荐一批设施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形成“预研一批、建设一批、运行一批”的发展格局。

    《珠峰计划》提出,以前沿科学中心等建设为试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人员聘用、评价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大胆探索。推进科研育人,通过高水平科研活动提升教师队伍创新能力,把重大科技任务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鼓励高校设置交叉研究中心和新型研究机构,营造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融通的发展环境。

    《珠峰计划》还提出,对数学、物理等重点或薄弱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在基地建设、招生指标等资源配置上加强布局。注重基础与应用的衔接,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发挥基础学科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鼓励多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珠峰计划》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汇聚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支撑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到2035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水平大幅跃升,建成若干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学术高地,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学术引领,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一批学科领域跻身世界一流前列,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

    到本世纪中叶,在高等学校建成一批引领世界学术发展的创新高地,在一批重要领域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学科,培养出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为建成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