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8
教科卫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模式

“鲁班学堂”传播中国建造文化


    本报讯 (记者郝梦夷)“这是我第一次亲手打造一个钉子都不需要的木锁,真是太神奇了!”来自印度尼西亚伊卡坦质量测量公司的比利·安东尼·列惊叹。本周在沪开幕的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18“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人才研修班,创新推出城建教育品牌“鲁班学堂”,打造传播中国建造文化与标准的品牌与新模式。

    昨天上午,在上海建筑工程学校精细木工实训室里,检查尺寸、手工锯切、凿削、打磨、拼装,比利·安东尼·列与同伴们一起,亲手体验中国精细木工作品“鲁班锁”的制作过程。不用钉子和绳子,仅用自身结构连接支撑,却异常牢固。由鲁班发明的中国榫卯结构,是古代中国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装置。

    据了解,来自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7位学员参加了本次研修班,其中不少学员是当地主管基础设施建设的官员、高校建造专业的教师、大型建造企业的技术骨干等。

    本届研修班在第一届的基础上,改进了教学模式,揭牌启动了“鲁班学堂”。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禇敏介绍,“鲁班学堂”打造了四大课程模块——鲁班文化、鲁班技艺、鲁班标准、鲁班智造。“鲁班文化”侧重于展示中国古代建工作品;“鲁班技艺”侧重于组织学员动手实践体验中国建造技艺;“鲁班标准”则以中国建造业最高奖项“鲁班奖”作品为代表,展示中国建造的最新标准;“鲁班智造”着重探索智能建造新技术。

    据研修班班主任陈志娟介绍,这次活动以上午开展理论学习、下午组织相应实践活动为上课模式。在为期两周的研修班学习期间,学员们将实地考察中国古长城、上海豫园等,领略中国传统建造中的“鲁班文化”;动手做一把鲁班锁,体验“鲁班技艺”;分析研究鸟巢、水立方等建筑作品,学习中国当代建造高水平的“鲁班标准”;观摩上海中心大厦、数字建筑展等,了解“鲁班智造”的前沿技术。

    据了解,作为对外传播中国建造文化的品牌,“鲁班学堂”将通过四大模块的课程建设,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比如招收留学生、联合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等。“鲁班学堂”还有望打造成对内开展城建专业“通识教育”的品牌。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