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5
第十届陆家嘴论坛;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金融危机教会了我们什么?中外嘉宾展开讨论——

金融治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报记者 张晓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十年,世界经济逐步回到复苏轨道,但风险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面对增长动能、发展方式、全球化进程和经济治理体系等多方面的深刻转变,世界经济如何实现新的持续性增长?全球金融治理体系需要怎样进一步完善?

    昨天,2018陆家嘴论坛第二场全体大会上,与会中外嘉宾围绕“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增长与金融治理体系建设”展开讨论。

    在国际金融治理上应该思考还有哪些需要做

    在国际金融治理上,各国都做了大量工作和改进,包括采取经济复苏政策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在危机过程中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筹集资金,防止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流动性短缺。

    但是,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昨天提醒:“我们应该去思考一下还有哪些需要做的,这对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改进,以及防范下一轮危机有什么重要作用。如果不做的话,真是没有把握说下一轮危机不会再来。”

    他认为,金融体系中有过多的顺周期因素、正反馈机制,容易使系统大起大落。目前已经通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来引入负反馈的机制,减少顺周期性。但是这个做法并不有效彻底,经济体系中仍有非常强的顺周期特征、正反馈特征。

    此外,过去十年间,各国都试图解决但未能解决的是“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周小川指出,大机构资本比例应该增加,同时,如果一级资本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引入“自救债券”和“应急可转债”。

    他还提醒,本轮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带来的不利冲击,很大程度是由于资本流动所造成的。他表示,虽然国际市场充分重视并不断更新观念,但实际问题还可能继续出现,阿根廷、土耳其甚至其他一些国家,在当前的形势下可能再次出现资本流动异常。

    在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比尔·温特斯看来,金融危机过去十年了,应该是时候考虑如何加强市场灵活性,如何不断改进监管框架让其更适合需要等问题了。他表示,无论是对资本的流动,还是对产品和服务的流动,金融机构都可以起润滑剂的作用。

    促进全球跨境直接投资稳定增长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跨境直接投资(FDI)已连续三年下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屠光绍指出,这个下降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将极不利于全球资本的流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

    屠光绍说,FDI能够通过跨境投资来进行全球资源的配置,改善全球资本流动的状况和结构。另外,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特别需要加快全球跨境投资来支撑,来更好地形成全球新的产业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截至目前,全球有将近60个国家都制定了吸引外资的政策。

    他分析,全球FDI下降的主因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FDI依旧保持稳定增长。“可见,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对投资的限制已对跨境资本流动造成了影响,从而也会对下一步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全球FDI稳定增长,屠光绍认为,这需要有全球共识,特别是一些国家在促进FDI跨境资本流动的方面,需要有更开放的心态,同时还要有更积极的措施。从全球范围来讲,需要尽快促成全球投资的协定,要更加注重投资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化,要采取更多更有利的措施促进全球跨境资本的流动,特别是为吸引FDI创造更好的环境。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球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给予配合。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指出,贸易障碍有物理行为障碍和政治障碍两种。物理行为障碍包括交通成本、信息成本、执法成本、信任成本和对于经济的无知,这些障碍现在正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主流认识还是鼓励竞争和促进交易的。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