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5
第十届陆家嘴论坛;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迈入新时代,全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18陆家嘴论坛”昨天在沪开幕。
本报记者
袁婧摄

    ■本报记者 钱蓓

    “2018陆家嘴论坛”昨天在上海开幕,今年是第十届,主题为 “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易纲:继续支持上海金融对外开放先行先试

    “上海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交给上海的一项重大使命。”易纲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继续支持上海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

    他阐述了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五方面举措。首先是坚持市场驱动原则,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上海创新试点人民币跨境业务和产品,发挥好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结算功能,充分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

    其次是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支持上海先行先试外汇管理改革,拓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推进资本项目的管理便利化和可兑换。

    第三,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上海在我国股市、债市、货币市场、汇市发展中都发挥着最重要作用,今后将在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交易的便利程度和效率,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交易的托管、清算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建设。

    第四,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未来主线是,按照国民待遇原则,逐步放开股比限制和业务牌照限制。在金融机构建设方面,未来一段时间,上海将是中国的亮点和世界的亮点。

    第五,在引领金融科技发展方面,上海也有巨大潜力和优势,今后这方面的发展还会进一步加快。

    易纲还在随后的主旨演讲中探讨了如何从金融角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并建议,金融机构要考虑覆盖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同时,鼓励正规金融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力军。

    郭树清:以“自我革命”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就金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题。郭树清认为,要从国情现实出发,以“自我革命”的理念和方法,主动消除经济金融隐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以经常的‘小震’释放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大震’,总体上要用事先而不是事后、主动而不是被动、整体而不是零散的方法,矫正各种偏离,恢复经济金融平衡。”郭树清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几点重要经验:一是底线思维,防患未然;二是稳定大局,逐步加严;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四是区别对待,分类施策;五是抓住时机,攻坚克难;六是标本兼治,依法规范;七是回归本源,服务实体;八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九是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

    一组数据反映了银保监部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成效。比如,针对交叉金融野蛮生长、影子银行急剧膨胀等突出问题,银保监部门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整治,遏制银行业和保险业资金脱实向虚的势头。一年多来,银行业在保持12%以上信贷增速的同时,总资产规模少扩张20多万亿元。在发展方式转变和总保费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险业的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今年前4个月,人身险中纯保障类产品占比上升2.9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银保监部门督促银行利用当前拨备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做实贷款分类,真实反映信用风险,目前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近120%降至100%以内;鼓励银行综合运用坏账核销、现金清收和批量转让等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17年以来共处置不良贷款1.9万亿元。

    对于金融业对外开放,有人担心开放金融服务业可能冲击中国金融市场,引进外资股东可能威胁国家金融安全。郭树清直言:“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只有1.3%,外资保险公司份额不过6%左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更无法想象有许多中国金融企业进入全球银行业和保险业前列。”

    方星海:需要有国际话语权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怎么理解?方星海认为,不是上海要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是中国需要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并决定把它放在上海。

    “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有本质不同,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更趋多样化,需求的变化频率显著提高,投资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大增加。从供给角度看,能够满足不断变化需求的生产技术必定是创新型的,但它们本身能否成功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个阶段,更能评估、吸收和分担投资风险的资本市场,是投融资更恰当的场所。”方星海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加紧改革,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支持力度,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

    扩大开放是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证监会加大了资本市场开放力度,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规则制度,扩大标的股票范围和每日额度,目前累计成交金额已达到10万亿元。自5月31日A股顺利纳入美国明晟指数 (MSCI)到6月11日为止,沪港通和深港通日均净流入达到31.6亿元。证监会已会同有关部门着手研究新的制度与工具安排,以便尽快将A股纳入MSCI的因子从5%提高到15%左右。今年以来,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上海原油期货上市不到3个月,交易量和持仓量均超过迪拜原油期货,稳步迈入世界前三。接下来,证监会还将推动更多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服务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升级调整和实体企业及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

    方星海表示: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山雨欲来风满楼,国际投资者投资配置向人民币倾斜的态势非常明显,现在是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好时机。从国际竞争格局来看,中国需要一个有国际话语权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