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雨鞋才能走得进菜场?在专业设计师的眼中,这里应该是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体需求的集市;老工人新村的商场,也不应是 “过气”的社区商业点,而要转型为功能多元的商业综合体,一层商业及商业中心的设计要有利于吸引人流,创造活力街区……
今年4月,普陀区正式聘任11位来自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等机构的专家为社区规划师,分别与普陀区的10个街镇结对。未来一年,社区规划师们将扎根社区,对公共空间微更新、美丽家园等社区更新项目进行全过程指导。
■本报记者 祝越
菜场 “变身”生活空间
一楼有传统菜场、创意集市、进口食品,还有供小区居民聊天的公共空间;二楼设有社区服务网点、儿童晚托……在这里,菜场不再是一个仅仅买卖鱼肉蔬菜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接纳社区所有年龄层、全天候开放的生活空间。这个颇有亮点的改造方案,是社区规划师吴怀国为真如镇街道做的规划。
高陵路上的永昌高陵市场有点特殊,它是上海菜场2.0版本的标杆,也是上海唯一一个全国模范型菜场。作为这次受聘的社区规划师——上海扎柯空间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吴怀国和真如镇街道结对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永昌高陵市场做调研。
菜场有3000多平方米,周边居民购买需求量大、人气很旺,但存在的不足也不少。 “停车、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多少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吴怀国调查发现,整个市场如果单单是卖菜,有点浪费。所以在此次改造设计方案中,他将原有的菜场面积缩小至三分之一,剩余的面积用于引入其他配套设施。
在吴怀国的设计中,今后的永昌高陵市场是一个可以接纳社区所有年龄层、全天候的生活场所, “这里除了买菜,还可以提供餐点。生活服务类的小铺子也要有一席之地,缝补衣服、修理雨伞是周边居民的需求之一。孩子放学后,这里还有晚托班、兴趣班以及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活动场所。此外,结合真如镇生活服务职能的一网办理,这里甚至还可以设置延伸服务点。”
老小区有了“屋顶花园”
距离真如镇不远处的曹杨新村,同样面临社区活力下降的问题。来自上海城建总院的蒋应红带领团队,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开展调研访谈和实地勘探。
曹杨环浜沿岸的杏杨园,一个老旧的车棚上最近多出了个屋顶花园,孩子们在花园里嬉戏打闹、笑声不断,久违的热闹让这个老小区重新焕发生机。值得一提的是,屋顶花园里的植物种类也是经过了精心挑选。比如,选择种植低矮的灌木,既能够减少车棚承重的压力,也不影响居民的采光。绿色的植被、红色的健身步道,这里成为小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蒋应红团队的调查显示,类似杏杨园这样的改造是曹杨社区居民目前非常需要和期盼的。为此,团队向街镇提出了 “漫步曹杨”的规划方向。 “城市改造不只是大拆大建,打通社区里的道路断点等一些细节上的微更新,也能帮助老小区居民提升生活的品质。”参与规划的沈雷洪表示。
据了解,下一步,团队将对辖区内亟待改善的老旧社区、具有提升优化潜力的小区内部公共空间、街角街边公共空间、慢行系统等进行全面的摸排和分析,同时结合居委会及居民诉求,共同选择具有可行性的社区更新项目。
让老小区重新焕发活力
实现吴怀国这个梦想中的菜市场改造,大概需要9个月。规划完成不久,真如镇街道就拿出了推进时间表:今年7月份菜市场开始动工,明年年底左右完工。
能得到如此的信任,也和吴怀国此前成功参与了真如镇街道真光七村中心花园的改造不无关系。吴怀国为街道内一些老小区设计的改造方案,得到了居民们的好评。 “真如镇街道有很多历史建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同时也要进行合理的活化利用。”在吴怀国看来,建筑学专业的出发点就是研究人与空间的关系。此次城市规划师走进社区,就是要通过专业力量帮助老小区重新焕发活力。而对规划师而言,能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更新,也会给专业人员自身带来一个观察审视社区的全新视角。
小区里能否多一些绿地?新建的公园里能不能多增加些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以往的城市规划设计中,普通市民的意见很难通过有效的渠道传递给政府部门,而此番社区规划师在普陀的试水,则有望改变这种情况。
除了真如镇,普陀区共聘请了11位来自同济、复旦、城规院等专业领域的教授、博导对接全区10个街镇,作为社区专属规划师深入社区,指导街区更新改进。 “建筑师、园林专家的加入,肯定能够让街区在形态、空间上变得更美。”普陀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郑荣全表示,社区更新过程中,相关部门、专家将充分听取居民们的意见,并在规划设计中予以汲取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