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6月7日专电 (驻鄂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党波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历时三年投资打造的“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6日上线,免费对公众开放。
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是中国农村数据库的一个子数据库。该数据库目前已收录的电子化家谱族谱资料达8.44TB,共 17723册 120893卷,居全球第一。
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邓大才教授介绍,与当前已有的家谱类主题数据库相比,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更具有独特性和开创性,在收录容量上,存储资料种类齐全,数量丰富,家谱类型多样,包括家谱、族谱、房谱、通谱、联谱等多种形式;时间跨度较长,最早的家谱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明刊本、明抄本亦有 358册、1413卷,清代、民国期间刊本更是丰富;涵盖姓氏齐全,共有547个,其中陈姓达到 7113卷,李姓、汪姓在 4000卷以上,叶姓、潘姓、黄姓、张姓、王姓均在2700卷以上;四是涉及地区广阔,已覆盖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33个省级行政区。
邓大才表示,建设和开放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一方面是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追溯姓氏起源和家族历史痕迹提供简单便捷的公益服务。
为方便公众使用,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提供了在线搜索、在线浏览等相关服务。访问者可通过标签化处理,直接在搜索框输入相关信息,一键获取相关家谱资料,实现对资料的精确查询;也可通过设定具体地区、年份、姓氏等不同筛选条件的限制,找出自己所需要的系列家谱,并且得出相应的数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