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姜方)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音乐出版社昨天正式宣布,两家单位将携手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过程,并从中甄选出70部具有代表性的力作,集结成一套全新的编年体图文音像制品《中国交响七十年(1949年-2019年)》(以下简称《中国交响七十年》),于明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正式发行。
自1929年黄自写下中国第一部管弦乐序曲《怀旧曲》以来,中国交响音乐创作已历经90年发展,在各个历史阶段均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上海音乐出版社与上海交响乐团牵头组建联合工作组,以1949年为起始点,对中国交响乐中的经典之作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并于2018春节前完成了曲目清单整理、组织专家评审等环节。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交响诗《红旗颂》、钢琴协奏曲 《黄河》、交响诗 《人民英雄纪念碑》等70部作品将收入 《中国交响七十年》中,由上海交响乐团联合一批中国最优秀的指挥家、独奏家进行唱片灌录,上海音乐出版社对每部作品配以作曲家简介、作品结构分析、指挥演奏提要、创作背景等图文注解。
据悉,这70部中国交响乐作品由全国著名指挥、作曲家、知名音乐学者组成的专家组,从作品影响力、时代与地域特点、艺术价值、大众接受度等角度遴选而出,旨在尽可能丰富地呈现中国交响乐创作的整体面貌。专家组成员、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表示:“这些作品展现了每位作曲家坚持不懈探索中国气派和民族韵味的努力。”专家普遍认为,《中国交响七十年》的出版意义重大,将为作品的传承推广乃至走出国门奠定基础。
担纲《中国交响七十年》辑录重任的上海交响乐团,为此组建了多个项目组。团长周平告诉记者,录音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一直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着调整。“首先,根据专家组开出的曲目单,艺术档案室整理了上交所有登记在册的‘中国作品录音库’,自工部局时期以来,上交已演出收录过133首中国交响乐作品。”经比对,即将出版的70部中国作品中,有31部在上交历史上有过录音。于是,上交组建了一支由指挥、乐手、档案员、录音师构成的团队,从各自专业角度审听历史录音。作为工程“指挥部”,上交节目中心承担着拟定合同、制定排片计划,协调指挥、独奏家,以及进行所有沟通的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交响七十年》录音工作和确认版权工作正同步进行。上海音乐出版社相关编辑告诉记者,解决版权问题是细致、繁琐却不容小觑的工作。在近70位入选作曲家中,除去已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登记的,有超过三分之二者需要出版社逐一沟通并取得授权。有些作品 “寻主”的过程十分波折艰辛,如为获得江定仙交响诗 《烟波江上》版权,两家单位通过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多方辗转,才找到作曲家家人。此外,作曲家的谱子分散各处,其中相当一部分还签约在海外的出版社。这就要求上交谱务工作人员逐一确认后,再向海内外为数众多的出版社租谱。出版和录制《中国交响七十年》的过程,也体现了上海音乐工作者注重规则、细致务实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