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星 蒋萍 赵征南通讯员 刘海波
聚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数字经济助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日前,以“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为主题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指出,要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三省一市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描绘出了美好蓝图。各方对此表示,要共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共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携手在长三角地区共同构建和提升一批产业合作平台,加快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研究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区。
产业协同共创“科创飞地”
最近,长三角多了一个圈。十多天前,上海市嘉定区与江苏省太仓市、昆山市签订协议,宣布将共同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在刚刚落幕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嘉昆太”这个圈同样被明确为是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任务书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中国创新的“发动机”,长三角地区肩负的创新职能不言而喻。在太仓市委书记沈觅看来,太仓沿江临沪,始终将“融入上海”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他表示,下一阶段,太仓市将积极谋划嘉昆太发展共同体,建设好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特别是要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深化与上海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等多所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嘉昆太”将会是怎样一个圈?根据相关规划,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将重点以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赢为突破口,探索以“规划同圈”引导城市、产业、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合理布局;以“科创同圈”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动力转换,增强嘉昆太发展活力和动力;以“产业同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面增强嘉昆太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交通同圈”提高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路网的联通共享;以“生态同圈”共筑生态保护联防联控联治格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以“民生同圈”提升区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昆山、太仓两地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而嘉定则是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区域内有中科院系“十一所二中心二基地”、7所高校以及汽车风洞中心等重要科研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据了解,目前三地已明确针对嘉昆太区域产业发展差异化的特点,探索联手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筹建产业发展“园中园”“共建园”,带动形成区域间生产要素、企业主体、产业链条的“合作网络”。与此同时,三地也将积极探索“科创飞地”——“嘉昆太科创产业园”,探索新的跨区域合作和产业协同发展方式,聚焦相关区域连接点上的重点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协同推动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群的联动发展。
资源要素越过界河落地生根
前不久,马晓轩创办的浙江蚂蚁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浙江省2017年第一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司规模也从创办初的4人增加到现在的90多人。在海宁科创中心孵化两年多“长大”后,他的公司选址落户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
马晓轩的合作伙伴——上海光维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也与海宁分区签署合作协议,要把企业生产基地从上海漕河泾搬过来。而在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一条界河由西向东缓缓流淌,河的北岸是上海市金山区,河的南岸是平湖。以河为中轴线向南北延伸,北面41.8平方公里的张江枫泾科技园和南面45.3平方公里的张江平湖科技园共同组成了张江长三角科技城,这也是国内首个跨两省(市)的合作园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成长为上海及长三角自主创新的龙头,但其持续发展受到了空间不足、商务成本上升等的制约,尤其是部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急需新的平台和空间载体支撑。”平湖市临沪产业园招商服务局副局长吴永明介绍,平湖作为 “接轨上海第一镇”,拥有无可替代的地域和空间优势,早在2012年,平湖便与张江正式签署协议,张江平湖科技园开始孕育,短短5年时间,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变为气象日新的创业热土,一大批科技、创意等高端资源要素正越过界河,在张江平湖科技园落地生根。
互联互通互享势在必然
率先“主动接轨上海”的湖州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便尝到了甜头。以“星期日工程师”为载体的上海国有企业技术输入湖州乡镇让乡镇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产学研”结合的样本。同时,湖州以建设上海“大菜园”的资源互补在上海菜篮子中形成“朝发湖州田头,暮至沪上灶头”的产业结构,全市年供沪农产品已达100亿元以上,成为上海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如今湖州与上海互补融合更为密切,逐渐形成“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湖州”的合作方式,并全面参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内优秀企业戴尔、施耐德、NEC等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纷纷前来考察洽谈,有效促进湖沪两地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的共同发展。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查志强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府管理体制上的重要改革就是将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各级地方政府,但权限下放也造成行政区经济的现象,地方政府彼此之间存在各自为政,过度竞争的现象。”为此,推进区域合作破除地方行政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互享势在必然,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已成为长三角各地政府的共识。因此,长三角地区内能够率先推进跨省际的区域合作,并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期间,三省一市相关部门根据 “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内容,集中签约了11个重点合作项目,“长三角地区推进‘人工智能+法院’深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位列其中。项目将依托科大讯飞技术力量,三省一市法院共同支持探索人工智能在刑事案件审判流程中的应用,深化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流程中的应用,拓展大数据技术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将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判断证据链是否完整,给出类似判例,提高法官判案效率。
“三年行动计划覆盖12个合作专题,其中就包括聚焦产业协同创新,这非常有意义。很高兴讯飞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所贡献,三省一市各有气质,产业协同创新,市场发展将更有前景,长三角区域也将更有实力代表中国去竞争世界。”刘庆峰说,“这次科大讯飞与三省一市签约‘人工智能+法院’项目,希望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推进教育、广电等讯飞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三省一市的落地应用。同时讯飞也会探索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空间,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