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彦
“长三角一体化提速”——这是《人民日报》6月5日头版头条的标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开启了新时代长三角合作与发展的新征程。迈向“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正在科学持续的发展快车道全速推进。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脉相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区域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城市群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一体化发展正成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们看到,密布的高铁网络打造了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一条条“断头路”陆续打通,长三角真正“零距离”连接在一起,“同城化”发展令人艳羡;
我们看到,从建立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到联动预警空气重污染,从再现太湖碧波、美丽运河,到打造皖江“生态绿”……美丽长三角在共建中成长;
我们看到,长三角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立联盟, “G60科创走廊”崛起……随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在形成。
……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长三角地区曾因行政壁垒“断头”多年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正走向互联互通。这块地域面积仅占全国3.8%的创新热土,创造了全国近25%经济总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进程,孕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乘势而进、积极作为,既考验我们“纷繁世事多元应”的智慧,又需要我们保持“击鼓催征稳驭舟”的战略定力。按照实现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定位要求,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这是站位和使命。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一定要做好“上海服务“这篇大文章,苏浙皖“各扬所长”,这是重要方法。协作机制创新,这是重要保障。发展规划的一体化则是抓手。
给群众带来满满“获得感”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体现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实现人民幸福上。三省一市联手开展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百日攻坚”,跨省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费15亿元;浙江嘉兴与上海医疗机构对接,近5.6万名患者享受上海专家直接服务;“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长三角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同频共振,营造了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事关群众感受的改革领域,一体化发展激发出巨大潜力。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27个项目正式签约,10位“智囊”受聘为决策咨询专家……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使人们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更深更高更远充满期待。展望未来:5G先试先用、打通省际断头路、推进“人工智能+法院”、申宁杭合四城轨交扫码便捷通行、推进“互联网+”医联体……这些有温度的词组标示着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马克思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行动计划,重在行动。把共识转化为行动,把承诺转化为现实,在新的起点上共同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共聚“一条心”,共下“一盘棋”,共绘“一张图”,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只争朝夕的行动者、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一个个项目去推进、一项项工程去建设,“在做成事上下更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