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5月24日 星期四
12
专题

内驱致达:“磨炼教育”特色的丰盈


    青中的 “磨炼教育”,自 2015年以来,进入了高速发展、完善匹配、整体架构的新阶段,在理论梳理上“自成体系”,自圆其说,在实践操作上“自成系统”,自有特色,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创建“磨炼育人”大平台

    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培育,以建设具有多样化课程、多元化评价、多种类磨炼的时空,彰显“磨炼育人”文化品牌的实验性示范性功能,立足培养个性化与社会化和谐统一的人才,致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经历,引导教师科学精细地提高教育教学质效,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校在“磨炼教育”理念引领下,重新架构起学校课程体系,强化、深化和优化学校课程的价值功能:以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为重点,以崇尚理性、辩证思维、勇于探究为取向,磨炼“求真”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磨炼“向善”品行;以人文艺术素养为基础,以体育健身活动为载体,磨炼“尚美”气质。学校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自然科学教育、

    人文艺体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学校挖掘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共同育人。合力建设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以“认知、体验、探究、创新”为主线的“磨炼大平台”,探索多维立体育人体系。

    共建“磨炼认知”大平台

    学校基于“磨炼”理念,汇集高校、企业和家庭三方力量,引入高校教授、企业讲师和学生家长中的专业人才,特聘为专家教师,开设各类讲座,发挥其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丰富的认知平台,促使学生打开视野,多维度地展开创新思维。

    一是“高校引领”。上海大学胡申生教授、华东师大赵云龙教授、海洋大学秦路平教授、全国科技辅导员协会刘国璋等专家先后来校,开设人文与社会科学、生物学、医药与健康、工程学科等方面的讲座,开拓学生眼界。

    二是“校企合作”。学校与苏州纽迈公司、上海光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网龙VR技术等创新型企业合作,将企业的创新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由企业讲师开发 “核磁共振现象解析与前沿科学探索的介绍”“拥抱新科技,感知新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基础”“VR技术”等新型课程,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活动,接触科技前沿知识,感受领先学科的魅力。

    三是“家校携手”。学校依托家长委员会,在学生家长中广招人才,借助家长的专业背景、职业岗位、生活阅历、兴趣爱好、才艺特长等优势,充实拓展型课程的师资储备,至今已围绕“社会生活大百科”这一专题,为学生开设了“咖啡之旅”“微电子技术”“餐中折花”等特色课程,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深受学生喜爱。

    开辟“磨炼体验”大平台

    运用内外教育资源,建设体验基地。学校先后与青浦的农业园区、青浦博物馆、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夏阳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青浦区戒毒所、青浦区行政服务中心、青浦区婚姻登记管理所、“元祖食品”、中华印刷博物馆等单位签订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磨炼体验”平台。

    发挥基地功能,完善体验课程体系。学校所建基地分为六大功能,一是社会服务,基地包括区行政服务中心、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区婚姻登记管理所、校图书馆;二是社区居民服务,基地即夏阳街道文体中心;三是体验历史,基地包括青浦博物馆、福泉山遗址;四是农业生态体验,基地包括上海青浦循环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四季百果园、青浦天鹅大雁科普基地、青浦枇杷园教育基地、白鹤金瓶蔬果科普基地、校园农场教育基地;五是科普体验,基地包括区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区青少年实践中心、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中华印刷展示馆;六是高校游学体验,基地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交通大学等。

    为有效发挥这些基地的磨炼平台作用,学校通过优化组合、逐步完善,形成系列化的体验课程体系。如创新实验班的“高校游学活动”课程,设计了国子监穿汉服、点朱砂、诵《弟子规》、开蒙写“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在北大校友会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风云;在故宫探寻神兽,增进学生对古建筑的认知;参观北航的航天博物馆,激起学生的飞天梦。这些课程经历,在更大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磨炼体验。

    堆高“磨炼探究”大平台

    学校建立“磨炼书院”,为学生的研究型课程学习提供一个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实施及成果展示的平台,并据此培养出一批能在教育改革前沿弄潮、有课题指导能力的菁英教师。为此,学校多方聘请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名高中科创专家教师,如七宝中学鞠瑞利老师、华东师大二附中娄维义老师、华东师大赵云龙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陈建云教授等,来校开设讲座,就课题研究指导对教师进行辅导。同时组织教师去高校实验室、名高中创新实验室等,观摩创新教育实施过程,考察学校创新课题的实施及管理,参加创新实验技能、理化生实验技能培训,以及学习先进实验仪器的使用等,还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园艺所、生态所、畜牧所、生物所、基因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联系,由科学家与生物学科教师结对,形成“1+1+X”课题指导和专家带教模式。

    夯实“磨炼创新”大平台

    学校建成生物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和3D打印工作室,并正积极筹建环境分析化学实验室,引进核磁共振仪器。在创新实验室或工作室,学生可自主选择、自行设计、自由探索,充分体验创新的乐趣。如生物创新实验室围绕校园有机农场体验、生命科学实验探究、植物组织培养,在数码显微、微生物和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三个领域,建成或在建专门实验等校本课程,让学生利用室内仪器设备和室外农场基地,开展科学实验,点燃思维火花,在实践磨炼中锻炼创新能力。举办以“磨炼·成长”创新大赛为主题的创新大赛,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磨炼心智。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