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
魏顶峰,上海辰山植物园高级技师、温室中心副主任,2015年8月创建“魏顶峰技师工作室”,2016年8月入选“上海工匠”。曾获上海绿化林业行业职工植物识别技能竞赛总冠军、上海绿化林业行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刚忙完春季的播种、扦插、分株、换盆,夏天就来了! 魏顶峰又赶忙给温室打遮阴、开窗通风、用水帘墙降温、精细浇水。每日如是,持续至10月。天气转凉时,他还要给植物二次换盆。冬季稍清闲,控制好温度,区别浇灌休眠型和生长型植物,必要地修剪和养护即可。温室没有季节性,一年到头都有活干。
魏顶峰平时管理着一万多平方米的三个大型观赏温室和近万平方米的栽培温室、培育园区,养护6000多种共三万余株来自全球各地的珍稀植物。说起植物,他如数家珍,像吟诵心仪的诗文:“养植物就像带孩子,活又细又杂。植物生长总能给人惊喜,只要用心就会有收获。”
1999年来沪工作至今,魏顶峰先后在上海植物园和辰山植物园做“园丁”,凭着对植物的喜爱,脚踏实地、探索总结,不仅大幅提升珍稀植物引种“落沪”后的成活率、科研价值和观赏性,还栽培选育12个多肉植物新品种,杂交育种50余种多肉品种。新品种选育长则需要五六年,短则两三年,而他近20年如一日,细致耐心,默默耕耘。
“新盆先放三分之一特制颗粒土,植株放好扶正,土填至接近盆沿时,轻微提提苗、颠颠盆,让土充进根系空隙;土满八分盆,不要溢。”魏顶峰戴着手套,认真为一大株多肉分株、换盆,“装新盆前,要把老须根、烂根、枯根拉掉;如果用手术刀,要用打火机烧烫消毒;有切口的,需涂抹多菌灵等消毒杀菌。”他全神贯注,像在做一台复杂的手术,“分株时一定要当心生长点和关节点,如果砍破那多肉就碎了。”
温室有几十棵百岁级珍贵植物,年龄大、品种好,需要特别关照。魏顶峰每天盯着观察记录生长情况,仔细研究叶片靠近茎部的生长点,根据状态和颜色判断生长质量,并适时调整环境、水分和养护方法等。有时,为“治愈”植物的小毛病,他还真要动一些小手术,刀切、杀菌、绑扎,俨然一位植物医生。
每天一进园,魏顶峰便直奔温室,把植物查看一遍,有时周末节假日也会跑去看看才放心。“一般早上7点15分到,先看植物长势。”他把变化记录在本子上,自己盯守或安排专人养护。“天天观察,变化都看在眼里,有问题及时察觉、调整处理,从没遇到过集中性或不可控的病虫害等状况。”
辰山植物园是植物资源收集、引种、保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园方都会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量“新、奇、特”植物,作景观展示、科研培育和科普教育等。这也给后期管养带来极大挑战。
国外的植物从下订单到过关、检验检疫后运到园里,一般要3个月到半年时间。植物闷在集装箱里,烂掉、死掉都很常见,一入园要第一时间“抢救”,提高成活率。魏顶峰说:“植物经历了原生环境、集装箱环境和新环境,一定要把控好温度、湿度、通风、遮阴和养护方法,帮它们慢慢适应。而且,为防腐烂,也怕带土带菌,引进植物一般都是裸根,主根最长也就三四十厘米,种植起来要特别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