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顾一琼)96年前,中共二大通过了首部 《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于坚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指导党员言行,健全党内生活,促进组织发展,提高党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我们党的首部根本大法。这份唯一存世的珍贵文献原件的守护者,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张人亚。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张人亚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与宁波张人亚故居联手开展馆际连接,引进“首部党章守护人——纪念张人亚诞辰120周年展览”,由此拉开了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
此次展览以党章守护人张人亚保存党内重要文件为切入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首部党章与其守护人之间的故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结束后,中央领导机构将大会通过的章程和其他决议案铅印成册,分发给党内有关人员学习贯彻。作为早期党员的张人亚自然也得到了一本。1927年底,上海被白色恐怖笼罩着,为确保党章等文件的安全,张人亚再三考虑,决定将包括首部党章在内的这些文件、书刊从上海秘密带到宁波乡下,托父亲代为保管。
老父亲接到这样一个任务后相当重视,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编了个“儿子在外亡故”的故事,向邻居们佯称:不肖子长期在外不归,又毫无音信,恐怕早已死了。接着,老人就在家乡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穴。张人亚一侧是衣冠冢,放置的是空棺。老人把张人亚带回去的那一大包文件、书报用油纸裹好藏进空棺,埋在墓穴里。老人始终将这个秘密埋在心底,希望有朝一日儿子回来后“原物奉还”。没曾想,张人亚于1932年去世,而直至新中国成立,老人也没有盼到儿子归来。想想自己年事已高,这批重要的东西不能再“秘藏”下去了,便揭开了“衣冠冢”的秘密。墓穴中的文件由其家人上交给上海的有关部门,后又呈交中央档案馆予以保存。
活动由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等联合举办。首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家属代表张时华,以及来自张人亚故居、张人亚党章学堂、静安区机关、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共建单位、部队和学校的60余位嘉宾和代表出席活动。
现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全新上线,设置走进二大、展览资讯、参观互动三大板块,同步推出线上展览和场馆信息。同时,由知名党史专家、文化名人走进石库门,讲述党史故事,追寻城市文脉的“初心讲堂”也正式开讲,将通过“一季一讲”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师系列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