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易 见习记者 王嘉旖
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资深谈判、审讯专家马臻看来,审讯有点像炒菜,不仅要备齐“食材”,“厨功”也要到位,还要讲究火候,整套动作如果没有行云流水地完成,味道就会完全不一样。
每次参加审讯之前,马臻都会穿上熨烫妥帖的衬衫,将皮鞋擦得光亮无比。打开审讯室大门前,他会反复斟酌即将和犯罪嫌疑人展开的对话。他清楚,在审讯领域,“套路”至关重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策略,只有对症下药,最终才能卸下犯罪嫌疑人的心防,获得满意的审讯结果。
自1994年从公安院校毕业,马臻就一直在重案一线担任审讯工作。通晓犯罪心理学的他知道,给予犯罪嫌疑人一个平等的对话空间,对于审讯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弄清他怎么走上犯罪这条道路。”马臻告诉记者。
审讯中,马臻喜欢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软肋。他解释:审讯时,犯罪嫌疑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此时,唯有从他所熟悉的事物切入,缓解了紧张心态,才能使审讯稳步推进。
寻找到犯罪嫌疑人心里那块柔软的地方,这是马臻一直以来的审讯秘诀。去年,他们把十余年前原闸北区一上门抢劫杀人嫌疑犯王某抓捕归案。有过前科的王某有着极其丰富的抵抗审讯经验,心理防线十分顽固。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和王某“耗”上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马臻发现王某十分重视亲情。他马上联络侦查员赶赴王某的老家,在做通其姐姐的思想工作后,拍下了亲人们现在的生活状况。看完侦查员录制回来的视频,王某的心理防线一下子崩塌了,就此坦白了犯罪事实。
“你真的是一个好警察。”这是许多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对马臻说的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