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旸
“这扇门通往了更广阔幽深的精神世界,让复兴中路517号这栋历史保护建筑焕发出新生机,以后爱书的人听完思南读书会,再到思南书局里逛逛,不晓得多惬意。”当84岁法语翻译家、思南读书会年度荣誉读者之一马振骋接过钥匙,与退休工程师许树建、思南书集营业员代表包之梦一起,开启思南书局的大门时,许多前来探店的作家、读者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书店面世迎客的瞬间。昨天下午忽然来到的急雨滂沱,丝毫没有影响读者的热情。
正式揭牌的思南书局,是一家365天在线、为上海文旅商生态注入全新书香元素的新型书店,与思南街区文化氛围相得益彰。“思南书局不仅仅是单一的书店,它从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读书会、选刊而来,是思南精神的延续。”作家孙甘露这样说。
四年来,从一周一次的思南读书会,到连续60天的快闪书店,再到每天开放10小时的思南书局实体店,思南文化品牌IP效应惊人,见证了上海出版文化界探索新型阅读文化空间的足迹。思南书局这座掩映在梧桐树下的摩登城市书房,成为向海内外作家、学者、市民敞开怀抱的常态化城市文化客厅。
砖红墨绿相间的撞色设计,镂空书架与沙发桌椅交错,转角遇见小而美的交流空间,顺着螺旋扶梯往上,四层楼的思南书局就像迷人的书香宝矿。抬头看见书店设计的logo,正是一只知识之鸟栖息在看书、看世界的观点之上。
“以前在查令十字街和神保町西文书店里,楼上楼下找书的那种乐趣在思南书局重现了。”出版人、翻译家黄昱宁探店后的感叹,引发了许多共鸣。在极富历史感的环境里,思南书局配置了近万种中外文的人文学术图书及一系列阅读文化单元:一楼选配近2500种历史、哲学类图书,设有读者专属书房;二楼是主入口,内设书局推荐榜单、伦敦书评书店新书榜单,精选近2000种中外文学图书及品牌杂志;三楼主打中外文艺术类图书等。近200个版本的西文古董书与旧版书,为喜爱外文哲学、文学珍稀版本的收藏者提供了机会,一版一印的1886年30卷 《狄更斯全集》、1670年第一版斯宾诺莎的荷兰文版《神学政治论》、乔伊斯 《芬尼根的守灵夜》1935年第一个英文版本……这些令资深书虫两眼放光的珍藏限量版图书,都在书架上静候知音。
有人说,书店的灵魂在于选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专门组建的选书专家团队,长期跟踪、捕捉和遴选当下最新优质的中外文版图书品种。这正是“书店力”的直观体现———把好书和阅读放在重要的位置,重构陈列和编辑的方式,不再按照传统的图书馆分类法,更多按照兴趣以及推荐的内在逻辑,与文创产生更多链接。
年度读者之一许树建参加了整整四年的思南读书会活动,“打卡地图”上又多了思南书局这一城市文化地标。他说:“读书沙龙的交流碰撞让我看到世界丰富的宽度和无限的深度。”让他欣喜的是,接下来思南书局还将举办一系列阅读文化活动,“思南下午茶”、“一个人”系列文化活动、“二人书房”,还有美食日、时尚日等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给读者提供更多独特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