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刘畅)第三届“一带一路”中俄科技与创新浦俄国际论坛近日在上交会俄罗斯馆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中俄科技成果发布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俄工业联盟集群间合作”“中俄行业标准对接”“中俄营商环境对接”等话题,展示了浦东新区与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以下简称“理工大学”) 的合作成果,以及俄罗斯工业建模实例和国家技术潜能。
2018年是上海与圣彼得堡结为友好城市30周年。圣彼得堡市政府与理工大学联合出展上交会,展现了两市交流的丰富成果。
理工大学副校长阿列克谢·巴拉夫科夫指出,现代技术生产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他以该校自主研发的电动概念车CML CAR为例,介绍了“工业4.0”背景下科技与生产的综合运用:“结合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CML CAR完全使用数字设计,而这一过程仅仅花了30天时间。”巴拉夫科夫说。
“仅仅药丸大小,服下便能检查人类上消化道系统的功能。”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代表吉朋松向俄罗斯朋友介绍了一款自主研发的电子胃镜仪,这款仪器能够通过1至5毫米的微焦距自动调节、精确导航、准确拍摄,从而收集人类上消化道系统数据。吉朋松表示:“从大数据到大健康,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仅是医疗模式的变化,更是医疗观念的转变。”目前这一成果正在上交会展出。
据悉,在论坛进行的为期两天的主题圆桌会议上,主要议题包括:未来电动汽车的科技密集型工程轻量化、仿生与优化设计;俄罗斯国家技术倡议下及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信息通讯技术;中国制造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机遇;“一带一路”中俄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与产业化;中俄科技创新项目对接与洽谈等。
该论坛是促进俄罗斯以及全球讲俄语科学家与中国开展科技与教育领域合作的平台,旨在从执行层面落实和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科技合作,以创新资源对接推动中俄科技与人才合作。之前的两届论坛分别于2017年6月和11月在上海和圣彼得堡举行。
本届论坛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和圣彼得堡市政府的支持下,由理工大学与浦俄 (上海) 创业孵化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