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
6
城事

如何做好“店小二”,代表委员来支招

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首次共同协调督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本报记者 祝越

    市领导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专题座谈会昨天举行,就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等工作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上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首次共同协调督办代表委员建议,会上10位代表、委员结合各自工作及调研情况,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指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营商环境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系统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把营商环境改革做深做实。

    今年实现9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只跑一次

    意见建议:

    “办理食品经营许可,有的区能网上办,有的区不行;有的区列出了11种申请材料,有的没有列出,各个区的申请条件不统一、网上办事功能参差不齐这个问题如何破解?”市人大代表吴祖强在督办会上说,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推进,上海在优化服务流程,推进审批网上协同上取得很大进展,对营商环境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按照生命周期,企业从开办到注销,都能在上海政务网上了解办事指南和预约办理,有的甚至能马上在网上办。”吴祖强说,在浦东政务大厅,企业可以网上递交材料;在黄浦政务大厅,可以看到具体的办事流程图;在静安政务大厅,可以下载申请表,每个区都有特色。据统计,2017年通过网上预审当场受理业务60万余件、当场发证16万余件。

    部门回应:

    市发改委表示,今年将实现市区两级企业审批和服务事项90%以上只跑一次、一次办成。目前上海已制定实施《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昨天也已挂牌成立,将汇集互联和共享应用各类政务服务数据,对企业审批和服务事项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市发改委表示,政府部门还建设了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实现政府部门签发的各类证件、执照、批文、鉴定报告、证明材料等统一管理和规范入库,实现政务服务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企业跑动次数。目前,市区两级所有审批事项和3000多项服务事项都已接入网上政务大厅。

    行政服务中心服务“亮”了起来

    意见建议:

    市政协委员方奇钟在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需求调研时发现,在一些行政服务中心,“让数据跑起来”与“让群众少跑腿”落实得还不够充分,“前台”的窗口服务人员与“后台”的协同衔接不太到位。

    他认为,除了需要进一步优化部分行政服务中心的顶层设计,重新规划、编制适应新时代的相关审批文件流程外,将窗口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与公务员或国家事业编制人员依法施政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也尤为重要,“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体系,给相关人员念念‘紧箍咒’。”

    部门回应:

    市发改委回应,将注重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推动“以部门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

    目前,市发改委牵头发布《上海市政府效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出台《上海市行政协助管理办法(试行)》,推进政府服务窗口的标准化建设,开展行政服务窗口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明查暗访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市通报和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

    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制度

    意见建议:

    简政放权之后如何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市人大代表毛辰认为,要营造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需要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助力“放管服”改革。

    通过加强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有利于打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渠道,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利于强化守信褒奖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他建议,可以探索开展行政审批“容缺受理”服务模式,对信用记录好的用户可以先受理后补齐材料。此外,社会服务和商业机构可采取市场运营模式,对守信市民和企业提供优惠和便利,不断提高信用获得感和城市幸福感。

    部门回应: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回应,目前结合“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67个行业、领域、市场探索实施诚信管理、分类监管、风险监管、联合惩戒、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事中事后监管。

    上海已率先开展了地方信用综合立法,下一步将营造竞争高效市场运行秩序,实施企业诚信承诺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