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祝越) 市人大常委会昨天召开大调研工作推进暨领导小组会议,落实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大调研工作的要求和党组会议通过的常委会3-5月份大调研工作计划,研究部署下一阶段26项大调研的推进工作。
今年1月上旬,市人大组织新老市人大代表围绕张江科技创新建设法制保障、养老服务工作、促进本市“双创”工作打响上海品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宗教工作、美丽乡村和绿色农业发展等7个主题,分9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集中调研。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分别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制度供给、生活垃圾管理、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年立法规划制定、单用途预付卡立法等专题,多次深入企业、园区、社区和基层人大,了解调研对象的思考建议和盼急忧怨问题,问计问需。各委员会也结合各自实际,就“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司法鉴定、轨道交通安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专题,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调研,近距离发现问题,面对面听取意见。
大调研期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各委员会,通过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座谈会、实地走访、暗访、联合调研等方式,深入“一府两院”对口联系部门、基层人大、企业、园区、居民、农户等调研对象,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基层一线单位和群众的意见。截至3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共开展大调研活动110多次,涉及调研对象380多个,反映各类问题77个,收集建议430条。
针对大调研中收集的问题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加强梳理分析,建立问题清单,能够解决采纳的及时解决采纳。在前一阶段大调研中,有关部门和代表提出,市人大常委会要注重加强对“十三五”规划实施中期情况评估监督,主动对接市委决策部署,积极关注上海“四个品牌”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研究吸纳,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计划,并作为大调研项目加以推进。市人大内司委、教科文卫委根据大调研中反映的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立法建议,认真研究采纳,并列入今年立法预备项目或重点调研项目。外事委根据大调研中港澳台人士提出的有关建议,协调和督促解决了将港澳台侨人士纳入上海市荣誉市民评选范围的问题,推动相关法规制度得到全面有效实施。常委会和各委员会还将解决采纳大调研中收集的问题建议与办理有关代表议案和建议结合起来,探索实现办理代表议案建议与解决采纳大调研问题建议的相互促进。
下一步,市人大将集中关注26个大调研项目,其中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大调研项目有9项,分别涉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度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响上海“四个品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大数据统筹开发运用、常委会和委员会建设等方面内容,另外,各委员会大调研项目有17项。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大调研领导小组组长徐泽洲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