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01日 星期日
3
综合

国际性体育文化地标矗立黄浦江畔

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昨开馆


观众们正在参观馆内的名人手印墙。

本报记者 陈龙摄

    本报讯  (首席记者樊丽萍) 由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 (以下简称“乒博馆”) 昨天正式开馆。“乒博馆”的落成,为黄浦江畔的世博文博区增添了一个国际性、永久性和公益性博物馆。

    上海是我国较早开展乒乓球运动的地区。早在1904年,乒乓球运动就在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文具店传播开来。在中国夺得第一个世乒赛男团冠军的五名队员中,就有两位上海选手;在首次夺得世乒赛女团冠军的四员大将里,有三位选手来自上海。

    国际乒联博物馆原来位于瑞士洛桑,始建于2003年,拥有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各类藏品8000余件。基于中国对世界乒乓球运动的贡献,国际乒联于2014年决定,将国际乒联博物馆整体搬迁至上海。上海市政府将国际乒联博物馆和原计划建设的中国乒乓球博物馆进行“二馆合一”建设。

    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在致辞中,感谢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政府等各方对“乒博馆”筹建的鼎力支持。他表示,开馆后,国际乒联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推进日后的世界巡展、设置国际乒联文献中心及成立国际乒联联络处等。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参加开馆仪式。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