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3月24日 星期六
8
笔会

吕碧城及其他


    谭然

    《文博名家画传·朱家溍》中,朱先生说:“我家住着一位亲戚,是旌德吕家的小姐,叫吕碧城,年纪和母亲差不多。她因为发表文章批判当时的军阀,有消息说当局要逮捕她。我母亲把她接到家里,她教我识字,念千字文,写红模子,有一年多的时间。后来时局有了变化,已经没有危险的时候,她才离开我家,到上海去了。”

    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之《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吕碧城集》 后附年谱,一九一八(民国七年戊午)条仅云“春,客居北京,诣崇效寺看牡丹。归作崇效寺探牡丹已谢七律一首”。朱家溍先生生于1914年,四五岁的时候差不多是1918年左右,这一段在有关吕碧城的资料里从未见提及,似乎可补年谱之缺。

    近读《欧斋石墨题跋》之《宋拓九成宫》篇,翼庵朱文钧先生别号“欧斋”即因此件而来,故册后有长跋。跋文中提到“项城袁氏一本,原为梁闻山物,今在予戚旌德吕伯威家”。忽想起画传中提到的这一段有关吕碧城的事,吕碧城和朱家是什么亲戚关系书中并未详说。有一次和朱先生小女儿朱传荣老师同席吃饭,便中请教才知道是朱家女儿嫁到吕家,所以有这一层姻谊。

    查看手头有的人名索引或藏家名录之类,均不见有人提及吕伯威的生平履历,遂发电邮请教朱传荣老师,得到回复说,吕吉甫,字创伯,宣城望族。是清末翰林院侍读学士吕筱苏之子,能读父书。所藏宋拓《九成宫碑》是梁闻山故物,为此碑之上乘。朱文钧的妹妹嫁给了吕创伯。至于吕碧城与吕创伯是什么关系,亦不清晰,应该是平辈,因为据朱先生口中叙述,吕碧城与朱先生的母亲相处如同姐妹那样。她不算是正式教家馆,大约应该是已经在大公报任职期间,说是因文字惹祸,遂到朱家暂避,闲居时教朱先生念千家诗。由此便能查出吕筱苏即吕佩芬,见吕碧城之父吕凤岐《石柱山农行年录》光绪五年条记载“筱苏弟,名佩芬,九霞叔第四子。癸酉举人”。可知吕碧城与吕创伯系同族同辈,和朱家也有着间接的姻亲关系。

    朱翼庵藏《九成宫》已捐献故宫,他在跋中提到的吕伯威本,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记载归北京图书馆,即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只是不知后来的流传经过了。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